跳到主要內容

健康家庭﹕親子遊車河識揀安全位長青網文章

2013年10月1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0月16日 21:35
2013年10月16日 21: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一家「遊車河」本來是一件愉快的事,但如果父母忽略了孩子坐車時的安全配套,便可能樂極生悲。無論乘坐私家車或是公共交通工具,想有一趟開心的旅程,為人父母不妨先熟讀以下「遊車河」安全手冊。


私家車篇——「三點式」安全椅最理想

擁有私家車的爸媽,大多會為孩子配備安全座椅,然而若選擇或使用不當,安全座椅幾乎形同虛設。


退休法醫蒙海強身兼香港汽車高級駕駛協會主席及道路安全議會委員,他警告家長「汽車是危險物品」,攜同孩子駕駛時要注意安全。「當碰撞時,車廂內的人會向前衝,衝力可以是我們無法想像般強勁,以每小時50公里的車速來計算,撞擊的力度就等於從10米高跌下地面。所以家長別以為自己雙手抱緊孩子便能做到保障,駕駛者亦應保持安全車速。」


如何選擇兒童汽車座椅?早前消委會為市面上27款兒童汽車座椅評分,在安全程度測試方面,發現9款於承受正面撞擊時表現較差,甚至可能勒住孩童身體或令其受傷。其實運輸署在《道路交通(安全裝備)規例》第374F章便列明了認可安全帶的歐盟標準,家長可以於網站查閱兒童使用的束縛系統規格名單。


孩子不應坐前座 後座中間最安全

蒙海強又指單是孩子由初生至1歲這段期間,身高體重已變化很大,所以家長應隨着孩子不同的成長階段,更換汽車安全配套。「首先,無論是哪個年紀的孩子均需採用安全帶,最理想是『三點式』,橫帶用來固定盆骨,斜帶固定胸骨,減少碰撞時整個人向前拋出車外或撞向左右兩邊的機會。方法是利用原有安全帶的固定點加上附加裝置,即配合車內原有成人安全帶的系統,來把安全座椅的ISOFix固定;其次便是按孩子年齡身高等,決定使用哪一款座椅。」他表示,初生嬰兒應採用保護力較強的baby carry cot(手提籃),5歲以上則可用booster seat。


除了選擇合適的安全座椅,蒙海強更強調不要讓孩子坐前座。雖然現時香港法例只要求前座的兩歲或以下乘客要使用認可的兒童束縛設備,但其實遇有意外時,保護力並不足夠。「前座又有死亡位之稱,若汽車安裝了氣袋,更有機會在彈出時打斷孩子的頸。如果愛惜孩子,根本沒有理由把他們安置於前座。如果可以選擇,後座中間最安全,因為當遇到碰撞時,後座兩邊座位也有可能於左或右方受到撞擊。」


小巴篇——懂走路孩子應戴安全帶

本港法例規定,在設有安全帶的公共小巴上,乘客必須佩戴安全帶。雖然小巴只提供兩點式安全帶,蒙海強提醒家長別以為它不夠安全,便索性不佩帶。「兩點式安全帶已可減少一半危機,防止乘客在碰撞時跌出車廂外,而這一條橫帶適合任何已懂走路的小朋友。當然,家長自己也要扣好安全帶,因為只有全車人都扣上,當車翻側時才不會引致人疊人。」


蒙海強又指現時新式小巴椅背設計較高,當車向前衝時,若車速不太快,或可為乘客「卸一卸力」。有家長或會問,選擇小巴座位時,是否愈後愈好?「這又不是,因撞衝的力度會經車廂地板傳到每一個座位上,所以無論在哪一個座位,乘客所受的撞擊力都一樣。」


巴士篇——看風景?上層前座高危

巴士座位眾多,亦非每一輛都有相同的座位設計,有些設倒後座位,有些則有橫排座位。蒙海強認為,倒後座位相對較安全,「因為一旦遇上撞擊,乘客都是向前衝,如果小朋友坐在倒後位,前衝時,他的頭、頸和背也得到支撐。」


倒後座位較安全

其次,他建議家長為孩子選設有安全帶的座位,但要留意高度不及成人的小朋友,若用斜帶其實會帶來潛在危機。「另外是萬萬不可選擇上層前座。跟私家車前座同樣道理,家長不應以『看風景』為理由,給孩子坐這些危險的位置。」


【好榜樣﹕威廉王子】

今年7月,威廉王子接送凱特及小王子喬治出院時,手提裝着兒子的嬰兒座椅小心放入車子後座,做了一個正確的安全示範。


小模特兒﹕傲然、熊鍱

文﹕顏燕雯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