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書名﹕為什麼不可以做我想做的?
作者﹕奧斯卡伯瑞尼弗
出版社﹕星月書房
出版日期﹕2011年5月
故事摘要:充滿好奇心的小飛兒,心裏有着數不清的「為什麼」。她經常問爺爺「為什麼不可以做我想做的?」,爺爺告訴她:「我小時候都和朋友玩牛仔與印第安人的遊戲,不會問這樣的問題。」可是,飛兒想要知道答案啊!於是,她想像跟玩偶左夫一起,開始了一連串尋找答案的探險旅程。
書友傳來電話信息,說朋友親戚的女兒失蹤了兩天,已報警,還請我廣傳信息,幫忙尋女。為人父母者,看到這些無故人間蒸發的消息,無不心寒!於是,馬上把信息傳開,沒多久,書友們陸續回應,祈求失蹤女兒平平安安,趕快回家就好了。
過了一天,終於收到好消息,女兒回家了,我立即把好消息廣傳,不久,一個個感恩的回應滿佈手機畫面。隨之而來的,就是這些學童的失蹤事件,引來家長們極大迴響,有些父母恐怕兒女有樣學樣,有些則變成驚弓之鳥,不肯放手,實行全天候監視。假如離家出走是導致失蹤的原因,我們何不鼓勵孩子思考,是否人人都可以隨心所欲,自由自在?
《為什麼不可以做我想做的?》也許能夠提供不同的思考路徑,讓孩子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其中一頁,當飛兒問小魚兒﹕「為什麼你不能做,你想要做的事情呢?」時,小魚兒嘆氣說﹕「有時候,我很想離開水池去散散步,可是我媽媽不准我們離開水池,說會嚴厲的處罰我們,所以,我只好留在水裏了。」飛兒聽了感同身受,不過玩偶左夫卻另有意見,它說﹕「這小魚什麼都不懂,那是因為太危險了,牠要是離開了水,必死無疑……」對了!小魚兒想離開水池,飛兒也同樣嚮往自由,可是小魚兒只知道媽媽會嚴厲的處罰,卻未了解當中的危機,幸好有左夫直截了當地說出來,間接激發孩子思考另一方面的觀點。
鼓勵孩子表達不同想法
看故事中的爺爺,雖延遲了飛兒的好奇心,卻間接鼓勵她透過想像,跟玩偶左夫開展一連串尋找答案的探險旅程。他們在途中遇見柵門、大樹、鞦韆、樹葉、小草、貓咪、旋轉欄、長板櫈、木牌、小魚等,從一連串問與答的互動過程中,給飛兒了解到每個人都有些限制,有哪些可以做,又有什麼不可以做。最後爺爺說:「你不能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是因為你還小。有許多事情你不知道,而大人有責任保護你,讓你遠離危險。」
所以,《為》從每一頁的問答裏,給孩子們得以聆聽各種不同的問題與解答,又可以徵詢孩子是否贊同這個答案,鼓勵他們勇於表達不同的想法之外,也從中建構更廣闊的討論空間,讓彼此更深入探討,我們應否擁有「自由」?自由的界線又在哪裏?
作者簡介﹕致力推動親子共讀,足迹遍及港九多間幼稚園小學,到處「講古」
菜姨姨 choieebook2011@gmail.com
作者﹕奧斯卡伯瑞尼弗
出版社﹕星月書房
出版日期﹕2011年5月
故事摘要:充滿好奇心的小飛兒,心裏有着數不清的「為什麼」。她經常問爺爺「為什麼不可以做我想做的?」,爺爺告訴她:「我小時候都和朋友玩牛仔與印第安人的遊戲,不會問這樣的問題。」可是,飛兒想要知道答案啊!於是,她想像跟玩偶左夫一起,開始了一連串尋找答案的探險旅程。
書友傳來電話信息,說朋友親戚的女兒失蹤了兩天,已報警,還請我廣傳信息,幫忙尋女。為人父母者,看到這些無故人間蒸發的消息,無不心寒!於是,馬上把信息傳開,沒多久,書友們陸續回應,祈求失蹤女兒平平安安,趕快回家就好了。
過了一天,終於收到好消息,女兒回家了,我立即把好消息廣傳,不久,一個個感恩的回應滿佈手機畫面。隨之而來的,就是這些學童的失蹤事件,引來家長們極大迴響,有些父母恐怕兒女有樣學樣,有些則變成驚弓之鳥,不肯放手,實行全天候監視。假如離家出走是導致失蹤的原因,我們何不鼓勵孩子思考,是否人人都可以隨心所欲,自由自在?
《為什麼不可以做我想做的?》也許能夠提供不同的思考路徑,讓孩子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其中一頁,當飛兒問小魚兒﹕「為什麼你不能做,你想要做的事情呢?」時,小魚兒嘆氣說﹕「有時候,我很想離開水池去散散步,可是我媽媽不准我們離開水池,說會嚴厲的處罰我們,所以,我只好留在水裏了。」飛兒聽了感同身受,不過玩偶左夫卻另有意見,它說﹕「這小魚什麼都不懂,那是因為太危險了,牠要是離開了水,必死無疑……」對了!小魚兒想離開水池,飛兒也同樣嚮往自由,可是小魚兒只知道媽媽會嚴厲的處罰,卻未了解當中的危機,幸好有左夫直截了當地說出來,間接激發孩子思考另一方面的觀點。
鼓勵孩子表達不同想法
看故事中的爺爺,雖延遲了飛兒的好奇心,卻間接鼓勵她透過想像,跟玩偶左夫開展一連串尋找答案的探險旅程。他們在途中遇見柵門、大樹、鞦韆、樹葉、小草、貓咪、旋轉欄、長板櫈、木牌、小魚等,從一連串問與答的互動過程中,給飛兒了解到每個人都有些限制,有哪些可以做,又有什麼不可以做。最後爺爺說:「你不能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是因為你還小。有許多事情你不知道,而大人有責任保護你,讓你遠離危險。」
所以,《為》從每一頁的問答裏,給孩子們得以聆聽各種不同的問題與解答,又可以徵詢孩子是否贊同這個答案,鼓勵他們勇於表達不同的想法之外,也從中建構更廣闊的討論空間,讓彼此更深入探討,我們應否擁有「自由」?自由的界線又在哪裏?
作者簡介﹕致力推動親子共讀,足迹遍及港九多間幼稚園小學,到處「講古」
菜姨姨 choieebook2011@gmail.com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