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內地留港女生劉涵在太古城道過斑馬線,被貨車撞倒傷重不治事件,引發網絡罵戰,有人罵女生「大陸式過馬路」、有人罵內地人「搶學位、搶工作」、蝗蟲之說又現。年輕的生命遽然而逝,不討論交通安全,變成虛浮謾罵,網絡上這些少數但響亮的聲音,值得注意。
曾幾何時,好像還不是太久遠的日子,香港人自詡有正義感,理性但有溫情,包容又願意體諒。如今,一講「理性」,總會聽到一些聲音說,對這些人這些事「不須講道理」;一講「包容」就說你「縱容」。
「理性」,只不過是叫人認清事實講道理。太古城道的車禍,有住在附近的朋友說,那條斑馬線,每次過馬路都要很小心,彎路轉直路,司機以為看得通,車速一般頗快;行人又往往對距離與速度較不敏感,很多時候一踏出斑馬線,車輛轉彎駛至,險象環生。斑馬線行人可優先過馬路,交通意外到底是司機問題、行人問題還是道路設計問題?誰又能這般快下結論。
貧富的極端差距,權錢階層的固化,社會流動性減低,令中低下階層的利益爭奪更形劇烈。新移民、自由行旅客、甚至如劉涵一樣的「港漂」,一件不幸的意外,都容易成為情緒爆發的導火線。若希望這個社會還能繼續進步,首先是不要讓仇恨掩蓋理性、不要讓怒火蒙蔽眼睛。
不要讓仇恨掩蓋理性
新移民以每年5萬多人的速度穩定增加,本土派以漢人移民新疆西藏為例,警惕新移民將「溝淡」本土香港人。然而,回歸至今,70萬新移民始終是少數,新移民呼吸香港的空氣、年輕一代新移民在香港接受教育,奔跑在香港的郊野。香港人若有足夠自信,相信我們的制度優勢、相信自由法治的價值,究竟最終是誰溝淡誰,又何須恐懼。
詭異的是,升溫中的「排內」情緒,製造對立局面,容易激起新移民的自我防衛機制,香港僅餘的感召力,亦隨之而逝,也無力「溝淡」新來者。
世界各地都有新移民問題,美國有黑人亞洲人拉丁裔人印第安原住民,膚色文化不同,歧視難免,但總算客客氣氣;內地人香港人同文同種,竟互相仇視,「蝗蟲」掛在口邊。發展下來,庶民鬥庶民,人民內部的互相仇恨,誰最樂見?當然是冷眼旁觀、最擅長拉一派打一派的當權者;人民內鬥,散亂一團,紛擾不息,不能組織壯大,就不會窒礙統治者居高臨下的大佬地位。
一個專權的黨,不能代表一個國家的文化,國家被騎劫,是受害者;一個蒙蔽人民、促成權貴資本壟斷的政府,也不能代表人民,人民也是受害者。對內地專制的不滿,不應化成對人民的憎惡。爭取單程證審批權、社會資源本地人優先,都是合理訴求,可以文明說理;用惡毒語言咒罵,只會自我貶損。
最近,曾與來自北京上海的內地朋友,談到升溫中的中港民間矛盾。出乎意料,內地朋友沒有感覺,不熱中談論,覺得見怪不怪,他們說,北京人上海人同樣「排內」,都不喜歡外省人搶資源、搶買房、搶教育機會,人們只重自己眼前的切身利益,「排內」理所當然。
部分香港人抗拒融合,甚至開始出現「排內」情緒,諷刺地,最少在排內心態這關節點上,中港兩地竟然愈走愈近。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9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以500字為限。電郵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曾幾何時,好像還不是太久遠的日子,香港人自詡有正義感,理性但有溫情,包容又願意體諒。如今,一講「理性」,總會聽到一些聲音說,對這些人這些事「不須講道理」;一講「包容」就說你「縱容」。
「理性」,只不過是叫人認清事實講道理。太古城道的車禍,有住在附近的朋友說,那條斑馬線,每次過馬路都要很小心,彎路轉直路,司機以為看得通,車速一般頗快;行人又往往對距離與速度較不敏感,很多時候一踏出斑馬線,車輛轉彎駛至,險象環生。斑馬線行人可優先過馬路,交通意外到底是司機問題、行人問題還是道路設計問題?誰又能這般快下結論。
貧富的極端差距,權錢階層的固化,社會流動性減低,令中低下階層的利益爭奪更形劇烈。新移民、自由行旅客、甚至如劉涵一樣的「港漂」,一件不幸的意外,都容易成為情緒爆發的導火線。若希望這個社會還能繼續進步,首先是不要讓仇恨掩蓋理性、不要讓怒火蒙蔽眼睛。
不要讓仇恨掩蓋理性
新移民以每年5萬多人的速度穩定增加,本土派以漢人移民新疆西藏為例,警惕新移民將「溝淡」本土香港人。然而,回歸至今,70萬新移民始終是少數,新移民呼吸香港的空氣、年輕一代新移民在香港接受教育,奔跑在香港的郊野。香港人若有足夠自信,相信我們的制度優勢、相信自由法治的價值,究竟最終是誰溝淡誰,又何須恐懼。
詭異的是,升溫中的「排內」情緒,製造對立局面,容易激起新移民的自我防衛機制,香港僅餘的感召力,亦隨之而逝,也無力「溝淡」新來者。
世界各地都有新移民問題,美國有黑人亞洲人拉丁裔人印第安原住民,膚色文化不同,歧視難免,但總算客客氣氣;內地人香港人同文同種,竟互相仇視,「蝗蟲」掛在口邊。發展下來,庶民鬥庶民,人民內部的互相仇恨,誰最樂見?當然是冷眼旁觀、最擅長拉一派打一派的當權者;人民內鬥,散亂一團,紛擾不息,不能組織壯大,就不會窒礙統治者居高臨下的大佬地位。
一個專權的黨,不能代表一個國家的文化,國家被騎劫,是受害者;一個蒙蔽人民、促成權貴資本壟斷的政府,也不能代表人民,人民也是受害者。對內地專制的不滿,不應化成對人民的憎惡。爭取單程證審批權、社會資源本地人優先,都是合理訴求,可以文明說理;用惡毒語言咒罵,只會自我貶損。
最近,曾與來自北京上海的內地朋友,談到升溫中的中港民間矛盾。出乎意料,內地朋友沒有感覺,不熱中談論,覺得見怪不怪,他們說,北京人上海人同樣「排內」,都不喜歡外省人搶資源、搶買房、搶教育機會,人們只重自己眼前的切身利益,「排內」理所當然。
部分香港人抗拒融合,甚至開始出現「排內」情緒,諷刺地,最少在排內心態這關節點上,中港兩地竟然愈走愈近。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9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以500字為限。電郵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