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前兩周的文章提及,茶水阿嬸在斟茶遞水時偶然聽到內幕消息,若進行買賣,都可能成為內幕交易人士,也許大家會覺得有點矯枉過正。
讓我們換個例子,股票行的分析員,因為工作關係和上市公司管理層熟絡,在吃飯交際時聽到上市公司在考慮某收購合併,那他又算不算是內幕人士?
情感上和邏輯上有別
相信很多讀者都會在情感上覺得茶水阿嬸不應算是內幕人士,股票行的分析員則可以算是內幕人士。情感上如此,但邏輯上又如何區別?
一個說法是茶水阿嬸的工作並不涉及敏感資料,聽到內幕消息純屬偶然,所以她並不算是內幕人士。
相反,股票分析員的工作本質上會使他觸及敏感資料,所以他算是內幕人士。
但事實上股票分析員的工作必然會讓他接觸到內幕消息麼?按規定,分析員屬於股票行「公眾方」(Public Side)的員工,就算與上市公司管理層碰面,只能獲取已公開的資料,若聽到內幕消息也應屬「偶然」。
茶水阿嬸也可是內幕人士
香港的上訴法庭就曾要處理以上問題,結果上訴庭的判決是:雖然股票分析員一般不應該有非公開資料,但事實上是有機會接觸到,所以一旦有,就要算是內幕人士。
為何香港要搞得這麼複雜,是因為香港的法律說:只有內幕人士用內幕消息買賣,才算是違法的內幕交易。即要先界定到底分析員是不是內幕人士,然後才能判決該分析員是否進行內幕交易。
以內幕消息買賣 歐英即違法
歐洲、英國、澳洲等國家已經修改了他們的法律,毋須再討論誰是內幕人士,只要有人用內幕消息買賣,就已經是違法的內幕交易。即是說:茶水阿嬸與分析員,不論你為什麽接觸到消息,總之用內幕消息來買賣就犯法。這個邏輯簡單直接,大家覺得可以接受嗎?
李律仁 法律界人士
讓我們換個例子,股票行的分析員,因為工作關係和上市公司管理層熟絡,在吃飯交際時聽到上市公司在考慮某收購合併,那他又算不算是內幕人士?
情感上和邏輯上有別
相信很多讀者都會在情感上覺得茶水阿嬸不應算是內幕人士,股票行的分析員則可以算是內幕人士。情感上如此,但邏輯上又如何區別?
一個說法是茶水阿嬸的工作並不涉及敏感資料,聽到內幕消息純屬偶然,所以她並不算是內幕人士。
相反,股票分析員的工作本質上會使他觸及敏感資料,所以他算是內幕人士。
但事實上股票分析員的工作必然會讓他接觸到內幕消息麼?按規定,分析員屬於股票行「公眾方」(Public Side)的員工,就算與上市公司管理層碰面,只能獲取已公開的資料,若聽到內幕消息也應屬「偶然」。
茶水阿嬸也可是內幕人士
香港的上訴法庭就曾要處理以上問題,結果上訴庭的判決是:雖然股票分析員一般不應該有非公開資料,但事實上是有機會接觸到,所以一旦有,就要算是內幕人士。
為何香港要搞得這麼複雜,是因為香港的法律說:只有內幕人士用內幕消息買賣,才算是違法的內幕交易。即要先界定到底分析員是不是內幕人士,然後才能判決該分析員是否進行內幕交易。
以內幕消息買賣 歐英即違法
歐洲、英國、澳洲等國家已經修改了他們的法律,毋須再討論誰是內幕人士,只要有人用內幕消息買賣,就已經是違法的內幕交易。即是說:茶水阿嬸與分析員,不論你為什麽接觸到消息,總之用內幕消息來買賣就犯法。這個邏輯簡單直接,大家覺得可以接受嗎?
李律仁 法律界人士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