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星級爸爸﹕教育非人力調配長青網文章

2013年10月1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0月16日 06:35
2013年10月16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吳克儉的問題,不是政治問題,是他的個人問題,能力問題。他是少數民望低、卻沒有拖累梁振英的官員,因為他的缺點太明顯,錯誤太昭著,最憎恨梁振英的人也不忍心把吳的缺點算到梁身上。他的存在引證了「彼得原理」。


彼得原理 升職後不能勝任

什麽是彼得原理?

The Peter Principle是管理學家羅倫斯.彼得根據千百個有關組織中失敗實例,分析、歸納出來的原理。在MBA智庫資訊中說到:「在一個等級制度中,每個有機會升職的員工,總會被提升到他所不能勝任的地位。」彼得指出,每一個職工由於在原有職位表現好(勝任),就被提升到更高一級職位;餘此類推,直至到達他所不能勝任的職位。由此而出的推論是:「每一個職位最終都將被一個不能勝任的職工佔據。公司組織的任務多半由力有不逮的員工完成。」每一個職工最終都會達到彼得高地。


吳克儉就是典型。他先是人力資源專家,後是考評局主席。人力資源專家是把適當的人放在適當位置,以增加企業效率,提升利潤,是績效管理;考評局是工業革命開始時因教育不普及,於是成立這種考核機構,以分數淘汰或篩選學生。


考評局一開始就和教育對着幹,考評局是98分比97分高尚、96分趕殺95分。所以考評局是多元化的敵人,你如何為藝術打分?那我們的皇家音樂學院考試是什麽?是手指運動的操作,並非音樂欣賞,一首曲目考一級,所以我鼓勵孩子放棄考琴試,我只可惜他們失去一位好老師。


「教育」應該是為社會培育腦力資源、智力資源,培養令人類和大地活得更好的學生,而非人力調配。


要一名有人力資源背景,和專門與教育作對的考評局主席當教育局長,其實是一部荒唐劇。最慘你發現他更是一名不稱職的專業官僚。


他遠景看不清,宏觀說不上,連數位也說不準,說話也「夾着脷」。但你我100元交付的稅金,有25元由他支配,你驚不驚?


中國人只能抄襲?

你信任這位局長有能力把我們的孩子帶往未來的網絡世紀、軟體和資源革命的年代嗎?網絡上有一段「拷問」我們中國人的段落,我看後自慚形穢﹕「看看這個世界上,近200年來用的東西有幾個是中國人發明的﹕電視、電腦、洗衣機、電冰箱、空調、飛機、輪船、風扇、電話、手機、音響、印表機、傳真機、汽車、自行車、鋼筆、電燈、微波爐、電磁爐、 電飯煲、CT、脈磁共振、疫苗、抗生素、因特網(互聯網)、MP3、相機、數碼相機、攝像機、B超、潔面乳、花露水、碘酒、熱狗、爆米花、塑膠、橡膠、航空母艦、罐裝飲料、電鍍產品、餅乾、麵包、蛋糕、洗髮水、沐浴露、香水、瀝青路、水泥、衛星、遙感技術 、汽柴油、縧綸睛綸化纖、高跟鞋、牛仔褲、放影機和電影、電子秤、計算器、動漫、電腦遊戲、電動剃鬚刀、衛生巾、抽水馬桶等等……」

吳局長或許會這樣回答﹕中國人不會發明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我們有足夠多的抄襲。當家長也有份監控學生做功課、補習至深夜,並自鳴得意的時候,再過一千年,我們也只能抄襲。


作者簡介﹕著名導演,愛家爸爸,育有3名兒女

張堅庭 ting56@gmail.com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