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英國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睡覺不定時可能損害腦部發展,導致兒童較易出現行為問題。
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的兒科專家分析逾萬名3歲、5歲及7歲兒童的睡眠時間數據,以及其師長提供的行為問題報告,發現睡覺時間無規律的兒童有較嚴重的行為問題,如過度活躍、操行欠佳、社交問題及情緒問題等,而且會隨着兒童成長日益嚴重。不過能夠改變作息、定時睡覺的兒童則有顯著改善。
帶領研究的凱利教授(Yvonne Kelly)指出,睡覺不定時會擾亂生理時鐘,令身體及精神恍如出現時差,導致睡眠不足,損害腦部發育,並削弱控制行為的能力。研究亦發現,睡覺不定時或在晚上9時後才睡覺的兒童大多來自社會弱勢階層。凱利建議,保健部門人員在例行健康檢查中,可檢視兒童的睡眠狀况,有助減少兒童出現行為問題的機會。研究報告刊於美國醫學期刊《小兒科》。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