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兒子是小五學生,近來顯得悶悶不樂,有時發現他在房中照鏡時,表現出一副不快模樣,傾談之後,原來是為身高煩惱。他表示自己是班中最矮的一個,弟弟、年齡相若的表弟、表妹也高過他,雖然同學、朋友沒有取笑,但他感到自卑,常問為何父母身高也正常,自己卻偏矮?又問現在想「狂」做運動是否有幫助?我們應如何對策?
兒子常問「為何父母身高正常,我卻偏矮?」,家長在協助兒子之前,先要作一些準備及回顧。父母可先回想自己是何時開始長高,如果是升上中學後飈高的話,則便是一個很好的經驗及例證,告訴兒子當下的擔心是過度了,縱然目前弟弟、表弟妹較高,但每人發展不同,不可就此下判斷。
憑空安慰反添疑惑
然而,若父母在小學時已經長高,跟兒子的經驗很不同時,家長必須了解他最擔心的是什麼?是因為同學、親人較高,自己卻矮,感覺有距離,所以不快樂?抑或是社會文化都說明高大靚仔才得人喜歡,因此覺得自己不夠好,自我形象扭曲了?父母要清楚明白他擔心的是什麼,才可回應他的需要及安撫他,不要一味說「不用擔心,會慢慢長高的」,如沒有實質例證,只會令兒子更疑惑。
做運動教正確價值觀
至於做運動是否有幫助?家長可從知識層面分析,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健康負責,做運動對正常發育及身體健康都有好處;更可趁機向兒子灌輸正確的價值觀﹕外表雖然重要,然而人格發展亦同樣重要。事實上,沒有人會知道自己最終可以長得多高,一個健康成長的人,具備的不止是優越的外表,也包括人品、處事態度、思維等。能夠與子女分享這些重要的價值觀,便能幫助他抗衡與身邊人外表不相同的困擾。
提防無意中給予壓力
最後不可掉以輕心的是,要多留意及疏導兒子的情緒。以上提到孩子會悶悶不樂、煩惱,亦不時與身邊人比較,父母需要注意自己或親人會否在日常生活裏無意中給予了壓力,例如說「弟弟高過你,點解你咁矮?」等的說話,這都會為他加添無謂的困擾。
資料提供﹕明愛全人發展培訓中心(九龍)高級培訓及輔導顧問(註冊社工)葉麗貞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