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亞洲首富李嘉誠叫價高達40億美元的出售百佳大計,擾攘3個月,昨日卻突然宣布擱置出售計劃。和黃(0013)昨日以「出售百佳不會為股東帶來最高價值」為由,決定不會以私人交易方式出售百佳業務,改為連同和黃旗下估值高達3000億元的屈臣氏,考慮將整體或部分業務分拆上市。綜合近日各方消息流傳,多個潛在買家因為百佳叫價過高而打退堂鼓。
是次和黃「收回」百佳有迹可尋,上星期市場已傳出,大熱買家華創(0291)以及日本Aeon集團,因和黃叫價過高停止洽購,至昨日下午市場再傳出,競逐戰最後兩強澳洲Woolworths超市集團和泰國卜蜂,亦因賣方索價過高,以及憂慮沒有足夠資源管理百佳而退出競投。
叫價企硬 買家紛打退堂鼓
和黃結果於昨晚發通告,稱經公司與財務顧問高盛及美銀美林初步策略評估後,認為此刻透過私人市場交易出售百佳,不會為股東帶來最高價值。和黃今年7月下旬承認有意出售百佳,外電報道最初叫價約10億至20億美元,其後又傳出和黃索價提高到30億至40億美元。有分析員估計,買賣雙方「傾唔掂數」,「市傳買家出價最多30億美元不到,和黃不讓步,唯有拉倒。」他又預期,消息不會對和黃股價構成影響。
長和系近年頻頻出賣中港資產,但不是每次均成功,長實(0001)去年底擬分拆雍澄軒等3幢酒店及服務式住宅,便因市况逆轉長實叫價又企硬而擱置,至今年初獨立拆售雍澄軒更引起軒然大波。
強調不放棄屈臣氏控制權
和黃昨日亦決定,擴大策略評估範圍至屈臣氏所有零售業務,包括考慮於適當市場將所有或部分業務分拆上市,但強調公司不會考慮放棄任何上述業務的控制權。
分析員指出,比起百佳,整個屈臣氏集團值錢得多,該集團已為全球最大保健及美容產品零售商,粗略估計佔和黃淨資產達一成。瑞信早前的報告便指出,屈臣氏集團的全球零售業務(包括百佳超市)估值可達3015億元;瑞銀則估計屈臣氏零售業務的潛在集資規模,可較和黃於2011年分拆和記港口信託高出約40%至70%。
屈臣氏旗下有超過11,000家零售商店,於全球33個市場經營20個零售品牌,僱員10萬名。屈臣氏在港澳有逾180分店,員工逾2000人;電器連鎖店豐澤在港逾90分店,超過1600員工。
明報記者 毛婷婷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