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內地養老改革 亟待整體佈局長青網文章

2013年10月2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0月20日 06:35
2013年10月20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當人口老齡化的提速遭遇養老金巨大缺口,內地養老系統的改革已迫在眉睫。不過,從延遲退休到以房養老,官方近期系列部署遭到強烈反彈,顯示碎片化的改革在民間已失去了信任的土壤,內地養老問題的改革亟需整體佈局、系統展開。


寅吃卯糧風險顯現

內地養老保險目前採取的是社會統籌與個人帳戶相結合的方式。即由企業和個人共同繳費,每個人按其工資一定的百分比建立個人帳戶,其餘部分作為所有參保人員的共同基金。


在現有保險金制度建立初期,可以用未退休群體上繳的資金來覆蓋已退休群體的養老支出,從而避免制度建立初期的資金需求瓶頸。


不過,這一寅吃卯糧安排的直接風險,就是大量養老金上繳者的個人帳戶變成「空帳」。據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測算,目前,內地的個人養老金帳戶資產總額為25,000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做實帳戶的實際資產只有2700億元。也就是說10個人中有9個人的帳戶是空的。


在繳納養老金的「新人」高於支領養老金的「老人」的情况下,空帳的風險還能夠掩蓋;但是,在老齡化加速而來,「吃飯者」逐漸多於「種糧者」時,養老金的巨大缺口也就浮出水面,受到各方關注。


實際上,養老金「空帳」之所以出現,是因為政府利用「中人」和「新人」繳納資金來承擔了自身對「老人」的養老責任。因此,「空帳」的本質是政府的隱性債務。業內人士表示,這種隱性債務所產生的影響,可能絲毫不低於地方融資平台的大量欠帳。


政府減負 遭遇反彈

在老齡化社會加速而來、人類壽命總體延長的情况下,政府壓縮隱性債務的唯一途徑就是延遲退休年齡,壓縮養老金支付年限,但這顯然無法讓民眾買帳。


對此,鄭秉文表示,延遲退休年齡是全世界都在做的事情。對於中國,由於計劃生育政策的施行,其面臨的人口老齡化的形勢更為嚴峻,所以更不可能例外。


不過,國際經驗也顯示出,延遲退休所可能招致的憤怒。鑑於法國兩任總統因此下台等先例,學者們提醒說,中國的改革愈早愈好。


改革的緊迫性源於信任的缺失。這在以房養老的問題上表現得尤為明顯。官方的本意是為養老消費增加一個選項,但這一問題迅速演變成為社會焦點,並被解讀為政府推卸責任的案例。


系統性改革須信任基礎

從延遲退休到以房養老,一系列的案例都說明碎片化的改革已經無法解決中國養老體系存在的問題,而要想從頂層設計着手,獲得民眾支持,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公平問題。


目前,企業養老和事業單位、公務員養老的雙軌制是改革的一大阻礙。但有學者透露,如果並軌,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養老金可能縮水近一半,因此改革就像捅了馬蜂窩。


除了身分上的區隔,中國養老體系目前還存在地域上的區隔。如果進行全國一盤棋的安排,既會導致一些目前做得較好省份的反感,也容易出現「優等生」對「差生」補貼的道德風險。能否解決這些問題,也是改革能否順利推進的關鍵所在。


馮其十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