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奪獎綠洲屋邨擬插針建公屋長青網文章

2013年10月2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0月22日 21:35
2013年10月22日 21: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政府在各區覓地興建「插針式」公屋,但本報調查發現,部分擬建屋土地為高度綠化帶,當中葵涌邨的綠化規劃曾奪優質建築大獎,被譽為「城中綠洲」,卻恐無得留低。長春社總監蘇國賢指出,該邨擬建屋地點是大片樹林,有調節區內微氣候功能,縮減植被面積,需砍伐大量樹木,亦會加劇熱島效應。另有園境師質疑更改規劃不符規劃署的休憩用地供應標準,未必獲批。


房委300萬建葵涌邨綠洲

政府為覓地增建公屋,早前向多區的區議員提出初步選址徵詢意見,其中葵涌邨、沙田瀝源邨及大埔大元邨,擬建公屋位置均坐落於不同程度的綠化土地上。本報記者近日與長春社總監蘇國賢到各選址,發現葵涌邨受影響的綠化面積最大。城規會資料顯示,該幅位於茵葵樓旁的休憩用地,面積達6.6公頃,分別會興建2幢約30層高的公屋,合共提供約1000個單位。


葵涌邨斜坡可建千個單位

重建後葵涌邨在2008年獲頒優質建築大獎住宅類特別優異獎,該獎項由本地11個與專業、 建造業和地產相關的組織聯手合辦。房委會曾斥資300萬元,將該邨打造為「城中綠洲」,全邨綠化面積達30%,是當時全港屋邨比例最高。


不過蘇國賢發現,葵涌邨擬建公屋的休憩用地,原是長期荒廢的斜坡,生長了大量植物及樹木,形成天然植被,是區內唯一面積最大的綠化地帶,猶如居民的後花園,「即使不直接使用,附近居民從窗外遠眺一片綠油油的風景,情緒亦得以紓緩,好過樓望樓」。他說,該幅土地若被用作發展,會失去調節區內微氣候的功能,加劇熱島效應,夏天會更炎熱。


或毁瀝源邨大元邨百大樹

至於沙田瀝源邨,政府擬於邨內公園用地建屋。蘇國賢點算得出,公園內約有20棵大樹,例如細葉榕、大葉榕、異葉南洋杉等,每棵至少10米高,分布錯落有致,形成廣闊樹蔭,若加建公屋,該批大樹必遭移除,甚為可惜。另一擬加建公屋的地點是大埔大元邨內一所荒廢小學,現場所見,該小學地皮邊緣約有80棵大樹,大部分是外來物種如台灣相思,保育價值不高。


園境師:或不符規劃標準難批

香港園境師學會前會長姚寶隆認為,過去公屋設計,沒有嚴格規定綠化面積佔全邨比例,以沙田瀝源邨為例,該邨於70年代落成,為吸引市民搬到新市鎮居住,故增加綠化及休憩用地的比例,加上未用盡地積比,獲城規會批准加建公屋機會較大。


他續稱,葵涌邨於近年才完成重建,料區內休憩用地已減無可減,若縮減面積令人均休憩用地減至1平方米以下,就會不符規劃署的休憩用地供應標準,政府申請更改土地用途未必獲批。


明報記者 馬耀森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