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高健﹕報業集團合併 難破黨控框架長青網文章

2013年10月2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0月22日 06:35
2013年10月22日 06:35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10月9日,有媒體報道稱解放日報報業集團將與文匯新民報業集團合併。消息在14日得到證實,《解放日報》刊登《上海市市管幹部提任前公示》,公示了上海報業集團的擬任幹部名單。


因為解放和文匯新民都屬黨報,報社領導主要對黨和政府負責任,所以必須由市政府任命。從筆者入媒體這行第一天,前輩就告訴我:上海的媒體是全國管得最嚴的。初聞令人詫異,內地經濟最發達的城市卻在媒體領域故步自封,實在可笑。但細想,經濟愈發達愈不能亂,否則傷及國本,為了穩定就必須設立最嚴格的新聞管控制度,以防悠悠之口。所以,上海傳媒業發展遠落後於廣東,甚至是天子腳下的北京。


官媒屬性牽制重重

但這次上海灘上兩大黨報集團的合併,並非意在放開傳媒業,頂多只能算是困境中的掙扎罷了。


首次,網絡媒體的高速發展以及自媒體的興起,新聞的及時性和傳播範圍都實現了突破,紙媒的劣勢一覽無遺。其次,官媒的屬性決定了兩個集團的辦報方針不是為讀者服務,而是為黨、為政府服務,保證輿論導向的正確性遠比讓讀者滿意更加重要。所以,獨家新聞少、犀利點評少、針砭時弊的觀點更少。這些年來,唯有文匯新民旗下的《東方早報》曾有不俗表現,可惜只是爆他省之短,觸及本地的內容寥寥。


第三,解放和文匯新民各擁有黨委機關報、晨報、晚報、都市報,新聞內容多數重疊,不僅浪費資源,而且也分流了廣告主的投入。這明顯不經濟的行為,在市場化大潮面前顯得格格不入。


面對這樣種種困境,改革是必須的。有一句經典的評語:不改是等死,改是找死。對於黨報而言,「死」是不可能的,頂多路難走些罷了。


破現有框架需勇者

相對於內容上的突破,形式上的突破至少不會讓黨擔憂。只是新媒體「一將功成萬骨枯」,光鮮的網站背後多是不盈利的報表,和早早倒下、已被忘卻的網站。尋求突破的紙媒踏入這個領域,除了原來的採編資源外,還有什麼呢?無論是報紙、雜誌,還是網絡媒體,實際上都是把客戶的時間賣給廣告商,可是施展什麼樣的魔法才能搶奪讀者呢?


基於此,筆者對這輪合併的未來並不看好,因為在現有框架內找不到出路。若要打破框架,需要智者,更需要勇者。他們會在那份擬任名單中嗎?


高健

作者是內地資深傳媒人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