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財富管理宜「假手於人」長青網文章

2013年10月2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0月22日 06:35
2013年10月22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上期談到富人投資百態,其中一種有着「人賺我也賺」的羊群心理,筆者就碰過不少類似的例子。


取決於個人投資經驗

2008年金融風暴前,有位醫生經客戶介紹找到我,表示眼見朋友在投資上賺得缽滿盆滿,欲效法其透過私人銀行的投資顧問服務(advisory service)自選同類型投資產品。言談之間,筆者發現他對投資毫無認識,再加上平日專注於工作,很少閱讀財經新聞,甚至連簡單的投資工具也答不上來。


投資顧問服務形式目前於亞洲的確非常普遍。私人銀行團隊會分析市况,向客戶提供投資意見,但最終買賣與否,由客戶自己作決定。這種模式很受亞洲第一代富豪歡迎。他們多是家族企業創辦人,凡事親力親為,對投資亦有自己的一套方針及理念。


問題是他們的投資取向會側重於他們所認識的市場、企業或資產類別,例如港人所熟識的中國H股市場,忽略了其他地區如美國、歐洲、日本等﹔或其他投資類別如債券。在過去幾年,這些投資回報及波動都比香港及中國股市為佳。同時亦可以達到分散市場及投資的風險。


全權委託投資組合講求紀律

但上文提及的醫生,缺乏對投資方面的認識,單憑私人銀行團隊幫他剖析市場形勢,便難以作出正確的決策。其實他更適合由專業人員代其管理投資,亦即是採用全權委託投資組合管理(Discretionary Portfolio Management)。


全權委託投資組合管理由客戶授權私人銀行團隊代其操盤。團隊會根據客戶的投資年期、理財目標,風險程度等,度身訂造投資組合,代客戶行使一切投資決策,並定時報告進展。隨着客戶的理財目標有所變動,投資組合亦會有所調整。


這種模式在歐美流行已久,近年在亞洲逐漸興起,不少富豪特別是第二代所沿用,他們較上一代更樂於接受新的投資概念。某些家族成員眾多,各人對投資意見紛紜,亦宜授權獨立專業團隊為家族資產作投資決定。


全權委託投資管理嚴守投資紀律,講求組合的全面性。在近年如同乘坐過山車的波動市况下,不少客戶透過全權委託投資組合管理,作出全面而穩健的資產配置,有效地分散風險,達至相對穩定的回報。


至於那位醫生,最後選擇了全權委託投資組合,逃過金融風暴一劫。


關國然

新加坡銀行大中華區 環球總監兼香港分行行政總裁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