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奴役黑人300年 歐洲列強未道歉長青網文章

2013年10月2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0月22日 21:35
2013年10月22日 21: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歐洲奴隸貿易的黑暗歷史長達數百年。早於1492年,葡萄牙的貿易商已在西非城市埃爾米納(Elmina)建立奴隸貿易中心,其後荷蘭及英國曾先後接管這個奴隸貿易樞紐城市。


巨額賠償奴隸主

18世紀,歐洲各國商人販賣奴隸的情况猖獗,每年在非洲被運往美洲的奴隸成千上萬,單計英國便曾運送逾300萬人往美洲為奴。奴隸終生需在美洲為奴隸主開墾土地,種植蔗糖及煙草等作物,不過由於奴隸運輸船環境極度惡劣,許多奴隸在途中已不支身亡。1783年,更曾有一艘奴隸運輸船因食水不足,結果船長下令將船上133名奴隸拋進大海,以便訛稱「遺失貨箱」而申領保險賠償。


歐洲民間在18世紀末出現廢除奴隸制度的呼聲,隨着政壇人士大力推動,反對奴隸行動漸見成果,英國在1807年3月25日立法禁止買賣奴隸,1833年立法廢除奴隸制度,1843年徹底禁止英國所有屬地蓄奴。


許多參與奴隸貿易的國家至今從未正式向受害奴隸道歉及作出賠償,英國反而在廢奴後向奴隸主賠償2000萬鎊。英國前首相貝理雅於2006年曾表示,為英國參與奴隸貿易帶來「難以承受的苦難」深感遺憾難過,但未言及致歉或補償問題。今年7月,荷蘭社會事務部長亦作類似聲明。法國前總統薩爾科齊於2010年向海地提供援助及取消債務計劃,以補償「殖民的傷害」,但沒有提及奴隸問題。


(綜合報道)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