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英語讀樂樂﹕沒有文字的閱讀長青網文章

2013年10月2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0月23日 06:35
2013年10月23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書名﹕The Lion and the Mouse

作者﹕Jerry Pinkney

繪者﹕Johnson Chiang

出版社﹕Little, Brown Books for Young Readers

適讀年齡﹕2至6歲

弟弟和弟婦帶同女兒來我家,問及該給兩歲的寶寶看哪些書才適合。兩歲幼童還在牙牙學語,但正進入快速學習語言的階段,也就是所謂的「語彙爆發期」,此時期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孩子能快速地吸收新詞語,有科學家認為,當孩子學會150個語彙,就開始將語彙組合成零星的片語(所謂的電報句),例如﹕「飲奶奶」、「爸爸抱」。孩子也會改變詞語組合的順序來表達不同意思,或加入語調和手勢讓大人容易解讀其意﹕「媽媽Panda」再加上手指着熊貓公仔,可能表示想拿起熊貓來玩;「Panda媽媽」,可能想媽媽幫忙抱住熊貓(因為她已想到別的事情,例如要吃糖果)。


動作代對話推動情節

小侄女的語言發展正步入這階段,這時期的幼童仍未掌握認字能力,我們不妨盡量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給他們讀沒有文字的圖畫書,進行聽與說的訓練,如能做到讓他們拿起書本愛不釋手便算成功。


Jerry Pinkney這書出自伊索寓言,《獅子和老鼠》這有趣的故事版本有很多,但Jerry Pinkney的版本非常特別,作者拿掉所有文字敘述,設計成用圖畫說故事的無字書,就連封面都沒有書名和作者名。他十分熟悉幼童心理,如果這書是設計給他們看,文字反而會成為閱讀的障礙。獅子和老鼠並不像伊索寓言裏的動物說人話,只是發出動物原有的叫聲。作者不用對話,只是用情緒和動作推動情節,父母只需逐頁翻書,看着那些精心設計的畫面,便能自然地說出整個故事的內容。


毋須說寓意 讓孩子愛上閱讀

作者利用了版面變化和鏡頭的遠近來安排敘事的節奏。故事開始在黎明時分,老鼠正在觀看日出,下方的石洞裏有小老鼠探出頭來。寧靜的畫面中忽然傳來貓頭鷹的叫聲,下一頁,貓頭鷹現身了,原來老鼠已成獵物,牠馬上躲進樹洞,氣急敗壞地從另一端跑出來,卻沒想到卻竟爬上了巨大的獅子的背上!按圖做文,就是這樣進入了故事的第一個高峰,老鼠被獅子捉住了!


兒童邊看圖畫邊聽內容,必然會很快投入故事的世界。最後,故事說完了,也不用刻意說明寓意,什麼做人要報恩,小人物同樣可以做了不起的大事等,這些話不用說。看到孩子樂在書中,從此愛上閱讀已是他們成長中的一份大禮。


Aman Chiu

作者簡介﹕牛津大學出版社英語教科書作者、朗文英漢辭典編纂者等,著有《踢走港式英語小辭典》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