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藥不能亂吃!特別對嬰幼兒來說,藥物有可能帶來過敏反應。台灣國家衛生研究院發現,若嬰兒在出生首年內曾服用抗生素(antibiotics)或退燒藥,日後患上異位性皮膚炎、氣喘及過敏性鼻炎的風險,比沒有服用者增加最高逾一倍。
增皮膚炎氣喘過敏風險
研究發表於《國際流行病學期刊》中,分析了1998年出生的26萬名嬰兒及2003年出生的9000名嬰兒,在一歲前服用抗生素或含acetaminophen成分解熱劑(退燒藥)的情况,並追蹤至幼兒6歲為止。結果發現嬰兒出生一年內若服用抗生素,兩歲以後罹患異位性皮膚炎、氣喘、過敏性鼻炎的風險,分別提高了61%、38%及41%;服用解熱劑,日後罹患異位性皮膚炎、氣喘、過敏性鼻炎的風險更升了102%、66%及70%。研究結果可提醒家長正確用藥觀念,了解服用抗生素或解熱劑對嬰幼兒身體免疫及生長發育可能造成的影響。
(資料來源:中央社)
增皮膚炎氣喘過敏風險
研究發表於《國際流行病學期刊》中,分析了1998年出生的26萬名嬰兒及2003年出生的9000名嬰兒,在一歲前服用抗生素或含acetaminophen成分解熱劑(退燒藥)的情况,並追蹤至幼兒6歲為止。結果發現嬰兒出生一年內若服用抗生素,兩歲以後罹患異位性皮膚炎、氣喘、過敏性鼻炎的風險,分別提高了61%、38%及41%;服用解熱劑,日後罹患異位性皮膚炎、氣喘、過敏性鼻炎的風險更升了102%、66%及70%。研究結果可提醒家長正確用藥觀念,了解服用抗生素或解熱劑對嬰幼兒身體免疫及生長發育可能造成的影響。
(資料來源:中央社)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