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女兒是小六學生,這時期的孩子很易受朋輩影響,包括抄襲別人的口頭禪、開始談情說愛等,最近我發現她的情緒尤其容易受朋輩牽動,很緊張別人對她的看法,若她與別人不同,她就覺得自己像個「圈外人」,感到不自在,應該如何教她建立自己的一套價值觀,不要人云亦云?
資料提供﹕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
家庭健康促進中心社工施倩俐
以上個案正是青春期少年人的寫照,是大部分人都曾經歷過的,家長不用過分擔心。首先,小六女孩很介意別人的看法,因為她正在尋找自我身分,隨着年紀漸長,她已蛻變成不再只聽從父母的少年人,很想找回自己,所以會刻意與父母保持距離;另一方面,她愛找一班與自己合得來,外表、性格等相似的人來「埋堆」,尋找安全感,因此與別人不同,難怪她有「圈外人」的疏離感。
體諒代批評 助建自信
父母遇到以上情况,大前提不要跟她說,不需理會別人,更加不要批評她,因為這樣做,只會拉遠與女兒之間的距離,家長應以體諒的態度去了解女兒如果未能「埋堆」,就會感到孤單及失安全感。另外,亦要給予她多些支持和肯定,例如對她說﹕「因為你的性格,所以令人喜歡與你相處。」
說話對人的影響很大,正面的言詞,可以給孩子建立自尊及自信。這個時期,家長可把握機會教子女如何選取別人的意見,有哪些是可以參考,哪些是不用理會等,要讓女兒自己選取,也要相信她有這個能力,但不要期望她立即可以做到。
家長可分享個人成長經驗
此外,家長亦可趁此分享個人成長經歷,但記着不要批評,因為肯定、認同自己是人生的長遠學習,記着你們的角色是要去肯定子女。而為子女安排及預備一個好的、接納性較大的社交環境如﹕教會、同學會,跟一些差不多年紀的親友交往等,這也有助他們建立較穩定的友誼及自我形象。
只說「不要拍拖」適得其反
至於談情說愛這課題,不要覺得難以啟齒,也不要只一味說「不要拍拖」、「不要蝕底」等說話,這會令子女不敢與你傾訴。建議父母也與孩子談情說愛,從輕鬆話題入手,如﹕班中哪些男孩最受歡迎、現時最流行的打扮等,說時情緒、神態皆要從容。最後,分享夫婦兩人拍拖經歷,也是跟孩子拉近距離的一個好方法。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