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近期幼稚園學位問題成為城中熱烈討論的話題。身邊不少朋友也為如何給予子女最好的「教育」而惆悵,一些私立小學在入學時除了要交學費外,還要繳建校費及本金券,所謂建校費約為20萬元,其中10萬元屬不可退還,本金券今年度要600萬元,可以在二手轉售,但相關利潤與學校平分。所以早年某家銀行便打出廣告:養一名小朋友要400萬元,相信是十分基本的開支,現時動輒千萬元也不為過。父母盡早預備一筆教育基金,才可以無憂地培養子女成才。今次我們透過分析一名《明報》讀者的個案,了解家長籌備子女海外升學須注意的事項。
馮生和馮太現年分別為45歲和44歲,馮生任職銷售部經理,馮太任職老師,家庭每月收入共8萬元,屬中產家庭,育有兩個兒子,大兒子14歲,在直資學校讀中三;小兒子8歲,在國際學校讀小三。
馮生和馮太支出主要用於供樓、供車、供養父母、日用的費用,每月約3萬元。加上兩名兒子求學時所需要的學費、書簿雜費、補習費,每月約1.3萬元。近年學校舉辦不少的交流團。為了讓學生擴闊眼界,認識各地不同的文化,所以馮生鼓勵兒子出國交流考察,大兒子將會到新加坡進行考察;小兒子亦會參加中國交流團,故他要額外預留一筆1.5萬元的特殊開支。
一年留學費用大約40萬
馮生已計劃安排他們到加拿大升讀大學,故有意為兩人成立教育基金。子女海外升學的開支將是一筆龐大的開支,因為除了每人每年約20萬港元的學費外,還有子女在外地的生活費,如住宿、交通費用,包括購買私家車的開支;在加拿大非公民若要看醫生也需要額外支出,購買醫療保險也有需要。同時,也要準備子女每年回港一至兩次的機票費用,以及一筆緊急應變現金。 所以平均一年留學費用要40萬元,4年學制總支出為160萬元。生活費和學費都受通脹影響(假設每年5%),4年後,大兒子需要約195萬元。10年後的小兒子,便需要約260萬元,合共約455萬元。
買優質藍籌 賺價賺息
美國萬利理財亞太區總裁張佩儀表示,現時不少家長也希望子女可以負笈海外,海外衣食住行使費也較香港為高,父母必須盡早計劃。她對馮生馮太有以下投資建議,首先要將每月預計剩餘的3.2萬元分為兩部分,其中2000元儲蓄作為應急儲備金。
由於大兒子在4年後才需要195萬元資金,因為年期較短,故採取進取性投資,建議動用儲蓄80萬元,以及用每月家庭收入中2萬元,分別投資股票和債券。一半用於投資大型藍籌股票,好像一些優質藍籌股票,除賺價外也可以收息,如匯控(0005)、恒生(0011)、港鐵(0066)及中國移動(0941)等。或者選擇環球股票基金,部分回報高於10%。4年可獲得103萬元。
另一半用於投資債券,以分散風險。由於一些公司債券的入場費可以高達100萬元以上,馮生可以考慮債券組合基金,該類組別在過去三年平均報酬率為8.4%,表現最佳是德盛安聯四季回報債券組合基金的15.38%,其次依序為聯邦優勢策略全債組合11.15%、瀚亞精選傘型基金之債券精選組合基金11.1%。如果保持8.4%報酬率,4年後可獲得114萬元。根據上述投資計劃,4年可獲回報一共217萬,可以滿足大兒子在海外留學4年的支出。
低風險投資 可選人幣定存
至於小兒子,在10年後才需要一筆260萬元的款項,投資策略可比較穩健,建議動用儲蓄110萬元,另每月為他供款1萬元,作人幣定存,回報率可有2.8%至3%,加上人民幣持續升值,令港人享有兌換貨幣的好處。10年之後可以拿289萬元的資金現值(以年回報率3%計算)。這樣風險比較低,不會受外圍因素影響。
龍彩霞 明報記者
馮生和馮太現年分別為45歲和44歲,馮生任職銷售部經理,馮太任職老師,家庭每月收入共8萬元,屬中產家庭,育有兩個兒子,大兒子14歲,在直資學校讀中三;小兒子8歲,在國際學校讀小三。
馮生和馮太支出主要用於供樓、供車、供養父母、日用的費用,每月約3萬元。加上兩名兒子求學時所需要的學費、書簿雜費、補習費,每月約1.3萬元。近年學校舉辦不少的交流團。為了讓學生擴闊眼界,認識各地不同的文化,所以馮生鼓勵兒子出國交流考察,大兒子將會到新加坡進行考察;小兒子亦會參加中國交流團,故他要額外預留一筆1.5萬元的特殊開支。
一年留學費用大約40萬
馮生已計劃安排他們到加拿大升讀大學,故有意為兩人成立教育基金。子女海外升學的開支將是一筆龐大的開支,因為除了每人每年約20萬港元的學費外,還有子女在外地的生活費,如住宿、交通費用,包括購買私家車的開支;在加拿大非公民若要看醫生也需要額外支出,購買醫療保險也有需要。同時,也要準備子女每年回港一至兩次的機票費用,以及一筆緊急應變現金。 所以平均一年留學費用要40萬元,4年學制總支出為160萬元。生活費和學費都受通脹影響(假設每年5%),4年後,大兒子需要約195萬元。10年後的小兒子,便需要約260萬元,合共約455萬元。
買優質藍籌 賺價賺息
美國萬利理財亞太區總裁張佩儀表示,現時不少家長也希望子女可以負笈海外,海外衣食住行使費也較香港為高,父母必須盡早計劃。她對馮生馮太有以下投資建議,首先要將每月預計剩餘的3.2萬元分為兩部分,其中2000元儲蓄作為應急儲備金。
由於大兒子在4年後才需要195萬元資金,因為年期較短,故採取進取性投資,建議動用儲蓄80萬元,以及用每月家庭收入中2萬元,分別投資股票和債券。一半用於投資大型藍籌股票,好像一些優質藍籌股票,除賺價外也可以收息,如匯控(0005)、恒生(0011)、港鐵(0066)及中國移動(0941)等。或者選擇環球股票基金,部分回報高於10%。4年可獲得103萬元。
另一半用於投資債券,以分散風險。由於一些公司債券的入場費可以高達100萬元以上,馮生可以考慮債券組合基金,該類組別在過去三年平均報酬率為8.4%,表現最佳是德盛安聯四季回報債券組合基金的15.38%,其次依序為聯邦優勢策略全債組合11.15%、瀚亞精選傘型基金之債券精選組合基金11.1%。如果保持8.4%報酬率,4年後可獲得114萬元。根據上述投資計劃,4年可獲回報一共217萬,可以滿足大兒子在海外留學4年的支出。
低風險投資 可選人幣定存
至於小兒子,在10年後才需要一筆260萬元的款項,投資策略可比較穩健,建議動用儲蓄110萬元,另每月為他供款1萬元,作人幣定存,回報率可有2.8%至3%,加上人民幣持續升值,令港人享有兌換貨幣的好處。10年之後可以拿289萬元的資金現值(以年回報率3%計算)。這樣風險比較低,不會受外圍因素影響。
龍彩霞 明報記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