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上海自貿區正式辦公剛剛兩周,圍繞自貿區的各種「另類服務」已經湧現,其中就包括販賣虛擬地址。記者近日在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大樓外見到,一大群人向走進大樓的人發放傳單,聲稱可提供代替自貿區註冊地址的虛擬地址,每個地址一年收費2萬元人民幣。根據自貿區管理規定,企業要在自貿區註冊必須提供一個區內辦公地址,但不少企業覺得租一個辦公室費用昂貴且用途不大,這就令這類虛擬地址的買賣應運而生。
記者日前在外高橋保稅區內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大樓外,見到一大批所謂的自貿區諮詢師正沿街向路人分發傳單。傳單上印有自貿區註冊指南、自貿區一條龍服務等字樣。在發傳單的同時他們還向路人低聲說:「有虛擬地址賣」。
管委大樓外派傳單兜售地址
這些所謂的虛擬地址其實就是一個自貿區內的門牌號,由於是虛擬的,所以不能用來辦公。根據自貿區的管理要求,註冊企業必須在區內有一個辦公地址,並提供房屋租賃合同。對於商貿企業,要求是註冊地須為不小於20平方米的獨立空間,且辦公室編號準確無重複;倉儲企業註冊地應不小於30平方米。企業提供產權證明上同一地址的房屋只能登記為一家企業經營場所。由於不少企業實際上在自貿區內並無業務,也不打算花一筆錢租一個真正的辦公室。一些代理公司就看中企業這想法,兜售虛擬地址。據這些代理商所講,買一個虛擬地址就會提供一份房屋租賃合同。他們保證虛擬辦公室滿足面積不小於20平方米要求,但指除用於註冊外,沒有其他功能,不會代收信件。
至於這種做法是否合規?記者向自貿區管委會諮詢處的人員請教時,對方說:「我給你的官方答案是不可以」。但不少企業已使用虛擬地址辦理註冊。一名在自貿區綜合服務大廳內辦理註冊的貿易商艾先生向記者表示,他使用的就是虛擬地址,2萬元1年,「我覺得挺划算,實際在裏面也沒有需要租一個辦公室」。
貿易商﹕2萬元1年 挺划算
除了地址可以虛擬外,企業的註冊資本似乎也可虛擬。根據近日頒布的《關於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內企業登記管理的規定》,除法律另有規定的銀行、證券、期貨、保險公司等企業,自貿區內其他公司實行註冊資本認繳登記制。換句話說,企業在自貿區註冊時不再需要驗資,營業執照上不再出現實繳資本,而認繳時限可由企業自行決定。
明報記者 上海報道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