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環球經濟、人口及社會的結構變動,正改寫700多萬港人的未來。匯豐最近公布的《未來的退休生活》調查反映出這些改變帶來的實質影響。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香港及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洋溢着樂觀氣氛;雖然相對於歐洲人,港人相信明天會更好,但事實上亦暗藏過於樂觀而疏於籌劃退休的風險。
愈來愈多人 傾向退休續工作
香港受訪者普遍認為,自己的生活會過得比父母更好,人們平均預計58歲退休,早於父母的61歲實際退休年齡。東西方的預期亦有所差別:澳洲人預計64歲退休,英國人為65歲,較其父母分別遲3年和4年。
香港的中產階層不斷累積財富,以往是兒女供養父母,但現在大多數新一代退休人士,不僅期望維持退休前的生活方式,更會預期把財富留給子女。
新一代港人正重新界定退休的意義,愈來愈多人選擇退休後繼續從事某種形式的有薪工作。少數人是迫於生計,但更多人是主動選擇這種生活方式。當這些「半退休人士」被問及為何選擇繼續工作時,受訪者的答案不外乎:希望保持活力、順利過渡至全面退休,以及享受工作的樂趣。
然而,短期壓力猶在。人們的壽命愈來愈長,而子女亦需較長的時間自力更生。匯豐預計,到2050年,全球65歲及以上的人口比現時將增加3倍,佔總人口達兩成。
44%退休人士 仍財政支援家屬
人們壽命延長所帶來的影響已相當顯著。在香港44%的退休人士仍然為他們的家屬提供財政支援,另58%的待退休人士亦預期會這樣做。另一方面,在香港, 33%的退休人士表示他們未能作好退休準備,且當中不少人到退休後才意識到所面對的困難,但卻為時已晚,難以扭轉局面。
上一份《未來的退休生活》報告指出,專業意見對退休規劃的重要性。全球平均而言,徵求專業意見的人,其退休儲蓄及投資價值較獨自規劃人士高出一倍。
是次報告帶來了一些明智的忠告:及早儲蓄,未雨綢繆。年輕一代愈遲開始儲蓄,他們對維持理想的退休生活所作出的每月供款就愈高。
除了忠告外,受訪者亦為多數子女帶來驚喜。七成退休人士預期將財富傳給下一代,比只有不足四成在職人士預期繼承財富的比率顯然較高。
施穎茵
匯豐香港區零售銀行及財富管理業務主管
愈來愈多人 傾向退休續工作
香港受訪者普遍認為,自己的生活會過得比父母更好,人們平均預計58歲退休,早於父母的61歲實際退休年齡。東西方的預期亦有所差別:澳洲人預計64歲退休,英國人為65歲,較其父母分別遲3年和4年。
香港的中產階層不斷累積財富,以往是兒女供養父母,但現在大多數新一代退休人士,不僅期望維持退休前的生活方式,更會預期把財富留給子女。
新一代港人正重新界定退休的意義,愈來愈多人選擇退休後繼續從事某種形式的有薪工作。少數人是迫於生計,但更多人是主動選擇這種生活方式。當這些「半退休人士」被問及為何選擇繼續工作時,受訪者的答案不外乎:希望保持活力、順利過渡至全面退休,以及享受工作的樂趣。
然而,短期壓力猶在。人們的壽命愈來愈長,而子女亦需較長的時間自力更生。匯豐預計,到2050年,全球65歲及以上的人口比現時將增加3倍,佔總人口達兩成。
44%退休人士 仍財政支援家屬
人們壽命延長所帶來的影響已相當顯著。在香港44%的退休人士仍然為他們的家屬提供財政支援,另58%的待退休人士亦預期會這樣做。另一方面,在香港, 33%的退休人士表示他們未能作好退休準備,且當中不少人到退休後才意識到所面對的困難,但卻為時已晚,難以扭轉局面。
上一份《未來的退休生活》報告指出,專業意見對退休規劃的重要性。全球平均而言,徵求專業意見的人,其退休儲蓄及投資價值較獨自規劃人士高出一倍。
是次報告帶來了一些明智的忠告:及早儲蓄,未雨綢繆。年輕一代愈遲開始儲蓄,他們對維持理想的退休生活所作出的每月供款就愈高。
除了忠告外,受訪者亦為多數子女帶來驚喜。七成退休人士預期將財富傳給下一代,比只有不足四成在職人士預期繼承財富的比率顯然較高。
施穎茵
匯豐香港區零售銀行及財富管理業務主管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