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百度理財產品遭查 互聯網金融監管趨嚴長青網文章

2013年10月2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0月27日 06:35
2013年10月27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內地互聯網巨頭百度近日以令人矚目的姿態加入互聯網金融市場的競爭,其擬發理財產品涉嫌違規,遭監管部門調查更引發社會熱議。與此同時,有迹象表明,內地針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政策恐進一步趨嚴。


高槓桿搶籌 逼近監管紅線

21日,百度發布官方微博稱:10月28日將上線百度金融中心理財平台,並與華夏基金聯合推出首項理財計劃「百發」,年化收益率8%。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內地貨幣基金的收益率一般為4%至5%,百度提出高達8%的收益率意味着其運作很可能加入高比例的槓桿,存在巨大風險;又或者百度將出資補貼收益,「賠本賺吆喝」。此外,信誓旦旦保證收益率,亦有踩踏監管紅線之嫌。


正當市場猜測紛紛,百度似乎意識到問題所在,開始澄清。百度相關負責人22日改口稱產品不能保本保收益,且刪除前述微博。


但百度還是未能避免來自監管層的質疑。中國證監會23日表示,已注意到近日有關百度理財計劃的報道,有關理財計劃目標年化收益率8%,不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下一步將根據百度及相關機構報送的書面材料,對該業務合規性予以核查。


明顯違規 增惡意競爭擔憂

按照內地《基金法》的規定,公開披露基金資訊不得有預測投資業績、違規承諾收益或者承擔損失等行為;《證券投資基金銷售管理辦法》亦規定,基金銷售機構不得採取抽獎、回扣或者送實物、保險、基金份額等方式銷售基金。互聯網基金銷售業務亦應遵守相關規定。


如此常識性的規定,與其說百度不知,不如說是故意忽略,其背後原因或許是新業務方面來自對手的壓力,特別是阿里巴巴。後者今年6月與天弘基金推出貨幣基金餘額寶,短短數月間,規模便從幾億膨脹到200多億元人民幣。儘管期間遭遇監管核查,亦無事過關,此後更一舉收購天弘基金,成為首個控股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互聯網企業,引發新一輪互聯網金融熱潮,也給百度帶來尋找此類業務增長點更多的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內地互聯網金融市場快速發展的原因之一是監管的缺失,各式各樣的互聯網「金融創新」在監管空缺的灰色地帶野蠻生長。而監管不張的主要原因或許在於:一直以來互聯網金融機構和業務規模尚小,屬於「小打小鬧」的嘗試階段,因此監管部門對此既不夠重視,又難以達成共識;互聯網金融目前尚屬於「三不管」地帶,加之新一屆政府上台後鼓勵打破金融壟斷,呼籲金融創新,監管機構不願主動「捅雷」。


監管歸屬未明 九龍難以治水

但需要看到,互聯網自身存在的安全問題和金融業特有的風險問題可能相互放大,特別是隨着資產規模的擴大,互聯網金融產生系統性的金融風險的概率亦在增加。


百度百發只是目前野蠻生長的互聯網金融問題暴露出的一角,而頻頻爆出的P2P網貸倒閉、捲款而去等事件更引發了市場對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呼聲。


據媒體報道,根據國務院有關批示,央行、銀監會等相關部門組成了互聯網金融發展與監管研究小組,8月1日專程赴滬、杭兩地進行調研,並到中國平安下屬上海陸金所和阿里巴巴進行實地考察,就監管政策聽取建議。


馮其十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