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以雙贏思維看外勞 締造有利發展條件長青網文章

2013年10月2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0月28日 06:35
2013年10月28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政府上周公布的人口政策指出,由於部分低技術行業人手不足,建議輸入外勞解燃眉之急,引來工會強烈反對。輸入外勞令打工一族擔憂搶走本地工人飯碗或壓低工資,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外勞也有正面功能,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現時有超過30萬外傭在港工作,有助釋放本地婦女勞動力,對香港經濟貢獻良多。如果我們以雙贏思維看待外勞,而非被利益團體(例如商會或工會)左右外勞政策,將有助締造社會發展的有利條件。


根據統計處數據,今年第2季職位空缺7.8萬個,以建造業空缺按年增幅達74.3%為最高,有1025個空缺;餐飲業空缺1.2萬個,零售有8000個,保健服務有7800個等。人口政策諮詢文件提出,本港去年輸入低技術勞工僅2415人,佔整體勞動人口不足0.1%,遠低於澳門及新加坡分別有26%至28%。諮詢文件表明,「在本地勞工未能充足地供應所需的低技術勞動力時,輸入外地勞工可補其不足」。


香港輸入外勞的典型例子,是外籍家庭傭工。外傭人數由1982年的2.2萬急增至2012年的31.2萬,香港家庭戶數約240萬,即大約每8個家庭即有1個聘用外傭。2012年外傭人數更佔本港總勞動人口的7%。相信不少人都贊成,外傭對香港經濟及社會發展有貢獻,不單以相對低廉的價錢肩負起照顧家中老少的重責,而且有助釋放婦女勞動力。2012年女性的勞動人口參與率只有49.6%,遠較男性的68.7%為低,若沒有外傭,相信更多女性會被迫留在家中照顧老少,影響香港競爭力。


「3D」行業值得借助外勞

除了外傭之外,香港現時一些「3D」行業——Dirty(髒)、Difficult(難)、Dangerous(險)——長期招聘不足人手,也是值得研究借助外傭的,例如安老院舍護理員。香港人口老化,安老服務需求大增,然而,安老院舍長期人手不足,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護理員工資不高,又屬厭惡性工種,本地勞工不大感興趣,為了改善安老院舍的服務質素,為了長者可以有較佳服務,輸入外勞可以是一個選項。


建築工人是另一個值得研議的工種。地盤工作日曬雨淋,不但辛苦,而且危險,因此,新入行的工人數目追不上需求,短期間大幅加薪也無法解決工人供不應求的問題。從工人的角度而言,這正是他們分享經濟成果的良機,而且工資上升成為吸引新人入行的誘因,若大量輸入外勞,豈非扼殺工人加薪機會,窒礙新血入行?因此,輸入外勞一事,既不能一刀切地進行,也不應斷然全盤否定。研議輸入外勞時,須顧及至少3個因素:


(1)「3D」行業——例如安老院舍聘請外勞當護理員,有助改善行業人手短絀情况,從而改善服務,社會整體也能得益;

(2)按個別基建計劃而定——1990年代興建新機場也曾輸入外勞,目前香港基建興旺,而部分工種工人並非「話有就有」,而需經一定時間培訓,政府應先與業界商討,盡力促使業界改善工資福利、改善工作環境等,但若仍未能找到足夠人手,適量、按個別工程計、在特定工種輸入外勞,是值得考慮的;

(3)工資不能過低——香港已實施最低工資,輸入外勞的工資不能過低,以確保不會拖低本港工人的工資增長。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