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最近,國內市場短期流動性又出現穩中偏緊的信號。比如,央行連續兩次暫停逆回購,再加上財政繳款及月末臨近,原本充裕的流動性在上個星期出現趨緊的迹象。面對這種情况,央行不為所動,上個星期公開市場零操作,即逆回購階段性退出,表明不會讓市場的流動性過於寬鬆的決心。受此影響,市場利率全線上升,上海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SHIBOR)1月期利率上漲到5.4厘,連續4天上漲,創下了4個月來最大漲幅;而3個月利率創4個月最長時間上漲。
因此,市場又在擔心,6月所出現的「錢荒」事件或會重演。不過,在筆者看來,這種擔心是多餘的。
通脹加速 人幣升值預期增強
首先,從整個國內的經濟形勢來看,不僅第三季的經濟增長又回到上升通道,社會總融資及廣義貨幣增長速度處於高位,而且9月通貨膨脹比預期要高,房價上漲比預期要快及時間要長。如果10月份的通貨膨脹再上漲,肯定會給管理層增加管理通貨膨脹上漲的壓力,而貨幣政策是管理通貨膨脹最好武器,但貨幣政策的管理仍然會强調回到中性。
其次,隨着美國延後退出QE,人民幣升值預期的增强,從而使得9月份外匯佔款已經恢復。比如該月新增外匯佔款為1263.6億元,比8月多增990.4億元,延續上月回升走勢,並創下今年5月以來新高。而且未來幾個月,可能仍然保持這種態勢。如果外匯佔款增加,央行對冲的基礎貨幣會處擴張之中。再加上第四季財政存款投放將到1萬億元左右,對流動性將構成有力支持。
流動性本無問題 央行可控形勢
第三,6月份「錢荒」事件本質的問題是,它不是市場流動性短缺。因為就上半年融資情况來看,無論是銀行信貸還是社會融資總額的增長都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尤其是社會融資總額增長達50%以上。在市場流動性不緊缺的情况下,國內貨幣市場為何會出現流動性突然緊缺呢?就在於國內金融機構尤其是銀行,一直在利用貨幣市場的短期資金做長期投資,進行過度的信貸擴張;而且這種情况已經出現多年。如果不是6月央行要治理這個問題,這些金融機構還以為這樣的信貸擴張一直可持續下去。
不過,當市場發展央行要治理這種過度使用短期融資做長期貸款時,立即引發市場某種恐慌情緒。更為重要的是,在這種情况下,整個市場把國內貨幣市場拆借利率看作是如發達國家市場那樣的基準利率,把貨幣市場所導致的流動性緊張看作是金融市場的整個流動性問題。實際上,國內貨幣市場基準利率與歐美國家貨幣市場基準利率根本就是不同概念,其利率變化最大,對國內金融市場的影響都是局部的,因為國內金融市場的基準利率是一年期存貸款利率,而國內貨幣市場的流動性緊張也是完成可以通過央行來調節。所以,面臨當時國內貨幣市場的「錢荒」,央行只要注入少許的流動性,整個市場恐慌很快就消失,貨幣市場也很就平靜下來。
金融機構信貸已收斂
因此,有前車之鑑,早些時候過度使用貨幣市場的短期資金作長期貸款的金融機構應該早就退出了市場,即使一些金融機構沒有全然退出,但承擔的風險也不會太高。如果有任何風吹草動,這些金融機構早就有退出準備了。
央行亦已經汲取6月份錢荒的教訓。一方面會關注整個經濟發展之大勢,增加貨幣政策的靈活性,另一方面早就嚴陣以待,嚴格監督市場流動性走向,如果貨幣市場的流動性一旦面臨緊張,隨時都會增加流動性投放,以防範6月份的「錢荒」出現。不過,在這種情况沒有出現前,央行是不會輕舉妄動的,以保持一定程度收緊流動性態勢。
從以上的分析就可以看到,6月份的錢荒事件不會重演,但央行也不會因為6月份的錢荒而遷就市場釋放出大量的流動性,當前央行貨幣政策更多地會保持中性靈活性,以備通貨膨脹壓力的上升。
易憲容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
因此,市場又在擔心,6月所出現的「錢荒」事件或會重演。不過,在筆者看來,這種擔心是多餘的。
通脹加速 人幣升值預期增強
首先,從整個國內的經濟形勢來看,不僅第三季的經濟增長又回到上升通道,社會總融資及廣義貨幣增長速度處於高位,而且9月通貨膨脹比預期要高,房價上漲比預期要快及時間要長。如果10月份的通貨膨脹再上漲,肯定會給管理層增加管理通貨膨脹上漲的壓力,而貨幣政策是管理通貨膨脹最好武器,但貨幣政策的管理仍然會强調回到中性。
其次,隨着美國延後退出QE,人民幣升值預期的增强,從而使得9月份外匯佔款已經恢復。比如該月新增外匯佔款為1263.6億元,比8月多增990.4億元,延續上月回升走勢,並創下今年5月以來新高。而且未來幾個月,可能仍然保持這種態勢。如果外匯佔款增加,央行對冲的基礎貨幣會處擴張之中。再加上第四季財政存款投放將到1萬億元左右,對流動性將構成有力支持。
流動性本無問題 央行可控形勢
第三,6月份「錢荒」事件本質的問題是,它不是市場流動性短缺。因為就上半年融資情况來看,無論是銀行信貸還是社會融資總額的增長都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尤其是社會融資總額增長達50%以上。在市場流動性不緊缺的情况下,國內貨幣市場為何會出現流動性突然緊缺呢?就在於國內金融機構尤其是銀行,一直在利用貨幣市場的短期資金做長期投資,進行過度的信貸擴張;而且這種情况已經出現多年。如果不是6月央行要治理這個問題,這些金融機構還以為這樣的信貸擴張一直可持續下去。
不過,當市場發展央行要治理這種過度使用短期融資做長期貸款時,立即引發市場某種恐慌情緒。更為重要的是,在這種情况下,整個市場把國內貨幣市場拆借利率看作是如發達國家市場那樣的基準利率,把貨幣市場所導致的流動性緊張看作是金融市場的整個流動性問題。實際上,國內貨幣市場基準利率與歐美國家貨幣市場基準利率根本就是不同概念,其利率變化最大,對國內金融市場的影響都是局部的,因為國內金融市場的基準利率是一年期存貸款利率,而國內貨幣市場的流動性緊張也是完成可以通過央行來調節。所以,面臨當時國內貨幣市場的「錢荒」,央行只要注入少許的流動性,整個市場恐慌很快就消失,貨幣市場也很就平靜下來。
金融機構信貸已收斂
因此,有前車之鑑,早些時候過度使用貨幣市場的短期資金作長期貸款的金融機構應該早就退出了市場,即使一些金融機構沒有全然退出,但承擔的風險也不會太高。如果有任何風吹草動,這些金融機構早就有退出準備了。
央行亦已經汲取6月份錢荒的教訓。一方面會關注整個經濟發展之大勢,增加貨幣政策的靈活性,另一方面早就嚴陣以待,嚴格監督市場流動性走向,如果貨幣市場的流動性一旦面臨緊張,隨時都會增加流動性投放,以防範6月份的「錢荒」出現。不過,在這種情况沒有出現前,央行是不會輕舉妄動的,以保持一定程度收緊流動性態勢。
從以上的分析就可以看到,6月份的錢荒事件不會重演,但央行也不會因為6月份的錢荒而遷就市場釋放出大量的流動性,當前央行貨幣政策更多地會保持中性靈活性,以備通貨膨脹壓力的上升。
易憲容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