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何亦文﹕自貿協定 是經濟更是政治長青網文章

2013年10月2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0月29日 06:35
2013年10月29日 06:35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時下世界範圍的各種地區和雙邊層面的自由貿易協定(FTA)多種多樣,有WTO,也有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協定」(TPP),還有中國和東盟的(10+1)自由貿易區。


TPP談判 美排斥中國

對於TPP,中國有專家建言「不應缺席、迴避」,理由是談判一旦完成,亞太經濟架構將重新塑造,成為另一個WTO。也有學者反對說,中國不必急於加入談判,因為TPP中的新議題,如國企、知識產權、勞工標準等,都是按照美國標準制定,目的就是針對中國。


中國是否應當加入談判,有一個前提:中國是否接獲邀請?

7月在華盛頓舉行的第五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中,這項事關中美經濟關係未來的重要議題竟未列入議程。美國副總統拜登的說法是:「我們理解中國希望參加國際貿易準則的心情,但中國卻對履行國際責任義務持慎重態度」。有美國主流經濟學家認為,中國只能是最後一批加入TPP的經濟體,時間或在2020年之後。


美國視中國為異己的潛在競爭者,軍事圍堵、意識形態滲透、經濟融和。把中國排除在TPP之外,是否意味美國對華經濟戰略生變,即改變將中國融入國際秩序的既定戰略?


始於1990年代末是跨太平洋戰略伙伴關係協定(TPSEPA, 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2009年美國高調加入擴容談判,2011年藉APEC輪值國主席之便,將稱謂縮寫為TPP(Trans-Pacific Partnership),更改意圖顯而易見。借用時下香港流行詞,TPP已成中美關係「心魔」。


日加入談判的盤算

中國的地域戰略對手日本1月加入TPP談判,從日美自貿區談判多年至今未有結果的情况看,外界對日本能否在短期內完成與美國的相關磋商甚表懷疑,但從日本參與美國的亞太戰略再平衡、與中國在亞太地區一爭高低的動作看,日本加入TPP談判,即使可能因農產品市場開放等原因失敗,效果卻可能好於「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係」(RCEP)和中日韓自貿協定,與TPP談判國之間關係既可更密切,又可將日美同盟由政治、軍事,擴展到經濟。


中國對這場全球自貿協定的競爭並未作壁上觀。中國近年處理自貿協定的做法,是以「一個中國」為重心,先後與香港、澳門簽訂CEPA,與台灣完成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談判。10年前與東盟簽署自貿區框架協議,是在強化「統一」概念外的重大進展,也穩定了與東南亞國家的關係。所以李克強呼籲,打造中國與東盟自貿區的「升級版」,從「黃金十年」過渡到「鑽石十年」。


綜上所述,自由貿易協定競爭,是經濟,更是政治。


(作者電郵﹕heyiwen2008@gmail.com)

作者簡介﹕資深傳媒人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