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臨近,人們將注意力逐漸移至這個有數百名中委、候補中委出席的高層會議,希望它能夠像35年前那樣,為中國發展帶來生機和活力。一名長期研究中共歷史的內地學者說:「文革過後,中共官員們驚呼,再也不能搞文革了!六四之後,中共官員們感嘆,再也不能發生六四了!24年過去,資源耗盡、空氣污濁、官場腐敗,中共官員們又一次痛心疾首:再也不能這樣發展了!」這番話,可以作為外界對三中全會的一種期望吧。
經濟發展受限於既定軌迹
35年來,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秉持鄧小平「發展就是硬道理」、「落後就要捱打」的理念,後面一個最重要目的是以發展證明執政的合法性、體現制度的優越性,像用保持香港繁榮穩定,去驗證「一國兩制」的正確般。
既要繼續發展,又要改正35年來的偏差,用中央領導人的話說,是「改變經濟增長方式」,即不能以GDP論英雄,而是尊重經濟發展規律,相信三中全會也將有類似提法。然而這個提法說了二三十年,卻始終在以發展證明合法性的內在邏輯驅動下,固執地繼續前行。那麼三中全會後是不是脫離這個運行軌迹?
三中全會前最高層的一項重大動作是治理包括北京的華北地區霧霾天氣,未來5年將投入1.7萬億元改善空氣質量。5年後,能否換來習近平期望的「綠水青山」?暫不去預測。但從時下的治污方式看,還看不到藉治污改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端倪。
作為華北主要污染源頭的河北省,鋼鐵產量佔全國三分之一,而唐山又佔河北的五成。唐山現有首鋼、唐鋼等3個大型鋼廠,小鋼廠更是星羅棋佈。這可能是河北省委書記周本順上月底在民主生活會上當着習近平面,批評曾任唐山書記、現任省委副書記趙勇「做事過於急躁」的依據之一吧。
根據應急方案,一旦霧霾嚴重,唐山鋼鐵業將臨時停產兩至三成。最終如何處理龐大的鋼鐵產能過剩?是用2003年的「鐵本」方式強行關閉了事,還是有市場化的新招數?2003年,江蘇鐵本鋼鐵公司未經審批強佔土地,被勒令停建。
鋼廠遷出城市就可治污?
山西省長李小鵬將「強力推進省城(太原)環境質量」,作為山西治污的主要內容;石家莊鋼廠被要求在2017年前必須遷出省會;而華北地區治污的重點,又是提高北京的空氣質量,一條「首都-省會-中小城市」的治理順序清晰可見。不過,將污染源遷出城市,霧霾問題就解決了嗎?
身負污染之省惡名的河北人,在互聯網上熱烈討論:「河北的污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結論是:2008年北京奧運之後。10年來,為了確保首都的「天更藍」,首鋼等一批大型工廠從北京遷入河北。
用行政方法治污的另一個表現是,北京市政府與50個和污染有直接關係的機構簽訂責任人保證書,實行與控制生育相似的「一票否決制」,即超出保證書指標,責任人便失去升職機會,嚴重者還要受罰。與此同時,河北省公安廳成立環境安全保衛總隊,專職環境監督。
環保產業發展效益成疑
私家車數量大增是主要污染源。目前中國千人平均擁有汽車53輛。中國汽車業人士藉美國千人擁有汽車812輛的數據稱,中國汽車業仍有發展空間。但是,今天的中國已是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費國,今年9月石油進口已超過美國。中國能源使用率僅為33%,較發達國家落後30年!
有內地專家說,巨額治污投資將促進環保產業發展,加上乘數效應,將帶來巨大效益。什麼效益?還不是被百姓們稱之為「雞的屁股」的GDP。光伏業是不是環保產業?如今過剩到要總理李克強去和歐盟談免予制裁,產能過剩程度可想而知。
作者是資深傳媒人
(作者電郵:heyiwen2008gmail.com)
經濟發展受限於既定軌迹
35年來,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秉持鄧小平「發展就是硬道理」、「落後就要捱打」的理念,後面一個最重要目的是以發展證明執政的合法性、體現制度的優越性,像用保持香港繁榮穩定,去驗證「一國兩制」的正確般。
既要繼續發展,又要改正35年來的偏差,用中央領導人的話說,是「改變經濟增長方式」,即不能以GDP論英雄,而是尊重經濟發展規律,相信三中全會也將有類似提法。然而這個提法說了二三十年,卻始終在以發展證明合法性的內在邏輯驅動下,固執地繼續前行。那麼三中全會後是不是脫離這個運行軌迹?
三中全會前最高層的一項重大動作是治理包括北京的華北地區霧霾天氣,未來5年將投入1.7萬億元改善空氣質量。5年後,能否換來習近平期望的「綠水青山」?暫不去預測。但從時下的治污方式看,還看不到藉治污改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端倪。
作為華北主要污染源頭的河北省,鋼鐵產量佔全國三分之一,而唐山又佔河北的五成。唐山現有首鋼、唐鋼等3個大型鋼廠,小鋼廠更是星羅棋佈。這可能是河北省委書記周本順上月底在民主生活會上當着習近平面,批評曾任唐山書記、現任省委副書記趙勇「做事過於急躁」的依據之一吧。
根據應急方案,一旦霧霾嚴重,唐山鋼鐵業將臨時停產兩至三成。最終如何處理龐大的鋼鐵產能過剩?是用2003年的「鐵本」方式強行關閉了事,還是有市場化的新招數?2003年,江蘇鐵本鋼鐵公司未經審批強佔土地,被勒令停建。
鋼廠遷出城市就可治污?
山西省長李小鵬將「強力推進省城(太原)環境質量」,作為山西治污的主要內容;石家莊鋼廠被要求在2017年前必須遷出省會;而華北地區治污的重點,又是提高北京的空氣質量,一條「首都-省會-中小城市」的治理順序清晰可見。不過,將污染源遷出城市,霧霾問題就解決了嗎?
身負污染之省惡名的河北人,在互聯網上熱烈討論:「河北的污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結論是:2008年北京奧運之後。10年來,為了確保首都的「天更藍」,首鋼等一批大型工廠從北京遷入河北。
用行政方法治污的另一個表現是,北京市政府與50個和污染有直接關係的機構簽訂責任人保證書,實行與控制生育相似的「一票否決制」,即超出保證書指標,責任人便失去升職機會,嚴重者還要受罰。與此同時,河北省公安廳成立環境安全保衛總隊,專職環境監督。
環保產業發展效益成疑
私家車數量大增是主要污染源。目前中國千人平均擁有汽車53輛。中國汽車業人士藉美國千人擁有汽車812輛的數據稱,中國汽車業仍有發展空間。但是,今天的中國已是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費國,今年9月石油進口已超過美國。中國能源使用率僅為33%,較發達國家落後30年!
有內地專家說,巨額治污投資將促進環保產業發展,加上乘數效應,將帶來巨大效益。什麼效益?還不是被百姓們稱之為「雞的屁股」的GDP。光伏業是不是環保產業?如今過剩到要總理李克強去和歐盟談免予制裁,產能過剩程度可想而知。
作者是資深傳媒人
(作者電郵:heyiwen2008gmail.com)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