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小學個案﹕功課有彈性 學時間管理長青網文章

2013年10月3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0月30日 06:35
2013年10月30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Andrea 10歲的大女兒剛於今年9月開始,由本地傳統學校轉讀IB課程year 6。


由於女兒有一半法國血統,相對其他土生土長的香港小孩,學中文可能較吃力,雖然她在學校的中文成績不俗,但她要比其他同學付上更多努力才能達到理想成績。打好中文基礎後,Andrea希望女兒把時間投放在其他學習方面,如學好法文和英文,所以便給女兒轉讀IB,現階段大家正在摸索和適應中。


餘暇比以往多

最初,Andrea和女兒看見學校派發的時間表,已經感到跟傳統學校有很大分別。原來IB學校不會仔細劃分科目,時間表內再沒有「科學、數學、通識」等分科,而是以單元劃分,通過特定的單元主題,再於當中滲入語文、數學和常識等元素。


此外,傳統小學一向重視學生多做功課,雖然女兒以前的學校功課不算多,但相比現時念IB,短短幾個月已看到很大分別。「女兒多了餘暇時間,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壓力也減少了。其實讀IB也要做功課,只是做功課的方式比較自由和有彈性,例如老師會在星期一派發功課,讓孩子在星期五交,而且多以project形式做,這一方面,我覺得可以訓練孩子自己管理時間分配,若小朋友閱讀能力高、求知慾強,他們會願意花多點時間去鑽研,做好那份功課,增加其深度。」她又認為即使念IB,將來一樣可以選擇在香港或到外國念大學,所以並不是因為考慮將來送女兒往外國念書才選擇IB。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