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約200名屋宇署前線人員昨日午間罷工1小時,要求管方正視人手不足等問題,這次罷工時間短,而且在午間進行,對屋宇署日常工作影響不大。屋宇署的人手情况,前線人員與管方各說各話,外界無從判斷;前線人員披露的數字,假若反映真實情况,屋宇署的做法就值得商榷,若不及時處理,或會使事態升級,屆時勢必影響屋宇署的服務。除屋宇署之外,單是10月26日開始的1個星期,維多利亞公園泳池和入境處深圳灣口岸,先後出現兩宗疑似「集體請假」事件,雖然迅速解決,並未惡化,不過,事態是否反映一些部門的管理出現問題,值得關注,政府須防患於未然,以免影響對市民的服務和社會穩定。
屋宇署員工罷工
影響未浮現事態卻嚴重
發動罷工的政府工程技術及測量人員協會,提供一些數字,假若屬實,問題就真實存在。例如他們指出,前年重組架構,技術職系(前線員工)由800多人減至600多人,專業職系(即是管方)則由約400人增至480人,員工認為將多兵少,前線員工工作壓力沉重。管方則指出,屋宇署公務員由2011年992個增至今年超過1300個,技術職系公務員由2010年約300個增至今年約400個,認為人手比例合理。
人手是否足夠,主要視乎工作量。屋宇署耗時約20年,基本上完成清拆鐵籠與天台屋之後,工作重點轉移,包括清拆僭建(涉及市區、丁屋村屋),實施強制驗樓和驗窗,另外,鑑於劏房充斥,業主隨意改動樓宇內部,住客安全缺乏保障,當局把劏房納入規管範圍,小型工程的審批和監管因而增加等。可見,隨着情况轉變和客觀要求,屋宇署的工作項目,近年有所增加,而重組架構之後,前線員工質疑人手配置安排,所表達不滿有一定依據,值得政府關注。
管方和前線員工分別披露的數字,各有側重點,不過,從積壓的未清拆個案數字,或許可以反映一些實際客觀情况。積壓的未清拆個案由2007年低位約2.2萬宗,累積增加至現在約5.8萬宗,員工指因為人手減少,以致積壓個案愈來愈多;從數字看來,員工披露的情况,有數字可供印證。
這類積壓個案,佔用屋宇署大量人手,因為每隔一段時間,前線人員都要再跟進,包括到現場巡察等,所以積壓個案愈多,即使未減少人手,前線員工和管方的工作只會增加,而且會愈積愈多,形成惡性循環。所以,有意見認為,屋宇署應該想辦法減少積壓個案,以免出現類如「自己製造工作」的現象,因為這樣的話,即使僱用更多人也無法解決問題。現在業主接到清拆通知後,拖延處理,主要是罰則不重,業主毋須付出重大代價,若修例加重懲處,加快檢控程序,促使業主正視清拆令,相信可以減少積壓個案,屆時屋宇署的整體工作壓力也得以紓緩。
屋宇署所謂總人手增加了多少、技術職系員工增加了多少等,並未正面回應員工所指的不合理情况。屋宇署若堅持人手和配置比例合理,就應該完整地公布解釋,讓市民知道員工的說法不符合事實,否則,屋宇署管方有責任與員工坦誠溝通,尋求解決辦法,避免讓事態惡化和影響樓宇安全的質素。
整體氛圍已繃緊
公僕勿添煩添亂
政府施政爭議不少(例如增發免費電視牌照風波),加上政改未正式諮詢,朝野繃緊,整體社會氛圍欠佳。在這樣的情勢下,公務員隊伍近期出現躁動苗頭,屋宇署前線人員以罷工表達不滿,公務員搞罷工,以任何角度觀之,都是嚴重事件;除此之外,10月26日維多利亞公園泳池原定11名救生員當值,但有9名救生員請病假,泳池因為救生員不足,被迫暫時關閉,泳客被拒諸門外;另外,10月27日,入境處深圳灣口岸一度因為人手不足,阻延了旅客辦理過關手續。這兩宗事態,雖然很快就化解,服務恢復正常,但是所透析公僕動輒以「集體行動」表達不滿的信息,不能忽視。
維園泳池,事緣員工不滿救生員人數而集體請假,康文署承諾採取措施改善;至於入境處,則否認有員工集體請假,只說當晚旅客較多,導致輪候時間較長云云。這兩個部門的應對,康文署坦承與員工有矛盾,取態較可取;至於深圳灣口岸事件,從前線人員披露的情况,管方若否認有集體請假情事,就有不肯面對事實之嫌。事態雖小,迴避事實事大,因為若有管理或人事問題,管方不正視處理,採取措施防微杜漸,就會成為隊伍不穩定的伏線。
公僕以集體請假、罷工表達不滿的做法,放在整體社會氛圍檢視,使人看到氛圍轉壞而非轉好。政府對這樣的苗頭勿掉以輕心,應該責成部門首長留意有關情况,稍見苗頭即須妥善處理,以免事態惡化,添煩添亂,也不致給社會帶來不穩定因素。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屋宇署員工罷工
影響未浮現事態卻嚴重
發動罷工的政府工程技術及測量人員協會,提供一些數字,假若屬實,問題就真實存在。例如他們指出,前年重組架構,技術職系(前線員工)由800多人減至600多人,專業職系(即是管方)則由約400人增至480人,員工認為將多兵少,前線員工工作壓力沉重。管方則指出,屋宇署公務員由2011年992個增至今年超過1300個,技術職系公務員由2010年約300個增至今年約400個,認為人手比例合理。
人手是否足夠,主要視乎工作量。屋宇署耗時約20年,基本上完成清拆鐵籠與天台屋之後,工作重點轉移,包括清拆僭建(涉及市區、丁屋村屋),實施強制驗樓和驗窗,另外,鑑於劏房充斥,業主隨意改動樓宇內部,住客安全缺乏保障,當局把劏房納入規管範圍,小型工程的審批和監管因而增加等。可見,隨着情况轉變和客觀要求,屋宇署的工作項目,近年有所增加,而重組架構之後,前線員工質疑人手配置安排,所表達不滿有一定依據,值得政府關注。
管方和前線員工分別披露的數字,各有側重點,不過,從積壓的未清拆個案數字,或許可以反映一些實際客觀情况。積壓的未清拆個案由2007年低位約2.2萬宗,累積增加至現在約5.8萬宗,員工指因為人手減少,以致積壓個案愈來愈多;從數字看來,員工披露的情况,有數字可供印證。
這類積壓個案,佔用屋宇署大量人手,因為每隔一段時間,前線人員都要再跟進,包括到現場巡察等,所以積壓個案愈多,即使未減少人手,前線員工和管方的工作只會增加,而且會愈積愈多,形成惡性循環。所以,有意見認為,屋宇署應該想辦法減少積壓個案,以免出現類如「自己製造工作」的現象,因為這樣的話,即使僱用更多人也無法解決問題。現在業主接到清拆通知後,拖延處理,主要是罰則不重,業主毋須付出重大代價,若修例加重懲處,加快檢控程序,促使業主正視清拆令,相信可以減少積壓個案,屆時屋宇署的整體工作壓力也得以紓緩。
屋宇署所謂總人手增加了多少、技術職系員工增加了多少等,並未正面回應員工所指的不合理情况。屋宇署若堅持人手和配置比例合理,就應該完整地公布解釋,讓市民知道員工的說法不符合事實,否則,屋宇署管方有責任與員工坦誠溝通,尋求解決辦法,避免讓事態惡化和影響樓宇安全的質素。
整體氛圍已繃緊
公僕勿添煩添亂
政府施政爭議不少(例如增發免費電視牌照風波),加上政改未正式諮詢,朝野繃緊,整體社會氛圍欠佳。在這樣的情勢下,公務員隊伍近期出現躁動苗頭,屋宇署前線人員以罷工表達不滿,公務員搞罷工,以任何角度觀之,都是嚴重事件;除此之外,10月26日維多利亞公園泳池原定11名救生員當值,但有9名救生員請病假,泳池因為救生員不足,被迫暫時關閉,泳客被拒諸門外;另外,10月27日,入境處深圳灣口岸一度因為人手不足,阻延了旅客辦理過關手續。這兩宗事態,雖然很快就化解,服務恢復正常,但是所透析公僕動輒以「集體行動」表達不滿的信息,不能忽視。
維園泳池,事緣員工不滿救生員人數而集體請假,康文署承諾採取措施改善;至於入境處,則否認有員工集體請假,只說當晚旅客較多,導致輪候時間較長云云。這兩個部門的應對,康文署坦承與員工有矛盾,取態較可取;至於深圳灣口岸事件,從前線人員披露的情况,管方若否認有集體請假情事,就有不肯面對事實之嫌。事態雖小,迴避事實事大,因為若有管理或人事問題,管方不正視處理,採取措施防微杜漸,就會成為隊伍不穩定的伏線。
公僕以集體請假、罷工表達不滿的做法,放在整體社會氛圍檢視,使人看到氛圍轉壞而非轉好。政府對這樣的苗頭勿掉以輕心,應該責成部門首長留意有關情况,稍見苗頭即須妥善處理,以免事態惡化,添煩添亂,也不致給社會帶來不穩定因素。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