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特稿﹕北島談獲解禁:詩歌超越政治長青網文章

2013年11月0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1月02日 06:35
2013年11月02日 06:35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著名詩人北島日前在中文大學出席詩歌之夜(圖) 時表示,網絡時代的浮躁世界中,很多人已經失去寫詩的動力,詩歌的傳承需回歸紙媒的承載。當被問及對自己在內地逐漸被解禁時,北島則表示,詩歌要超越政治,他出現在官方報道的詩歌節中就解讀為與官方和解,是偏頗的解釋。


「時間的玫瑰——北島詩歌之夜」周三(10月30日)在中文大學的邵逸夫堂舉行,600多人入場,創下主辦方同系列活動的最高紀錄。年逾六旬的北島看起來神采奕奕,語速稍慢但中氣十足。朗誦環節後,北島與現場聽眾交流。


「網絡時代 詩歌仍靠紙媒承載」

北島表示:「在全球化、商業化之後,我們面臨一個最大的危險,我們沒有標準了,什麼都沒有了,這是最危險的時候。」他批評道,網絡時代很多人沒有認真寫詩的動力,覺得詩歌只是隨意地自我表達而已,自己感到娛樂就完了,不需要認真寫作。他說,紙媒仍然是詩歌的重要載體,「關鍵時還是看出紙媒的重要性」。他建議,對詩歌有興趣的人可選擇詩歌手冊的方式,隨時把袖珍詩集從袋中取出閱讀。


北島1949年生於北京,原名趙振開。他是內地1980年代朦朧詩的重要代表人物。其著名詩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流傳甚廣,先後獲瑞典筆會文學獎、美國古根漢姆獎學金等,並被選為美國藝術文學院終身榮譽院士。1989年「六四」時,他曾與150名學者連署上書全國人大,聲援學生。「六四」後流亡海外,先後旅居瑞典、美國。1994年回國時曾被阻並遣返。2007年起,北島來港任教中文大學。2011年,他應邀參加青海湖國際詩歌節,並接受新華社專訪,稱「漂泊生活非常珍貴」。


批「受新華社專訪是和解」偏狹

當被問道這是否意味他已與當局「和解」時,北島答道,接受新華社採訪時並無官方概念,「按這個標準,內地所有東西都是官方的,出版物、大學、媒體都是官方的」。他說,詩歌應超越政治,若把一次受訪就定義為與官方和解,是偏狹的解釋。


明報記者 麥俊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