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ECM 生意差 僧多粥少長青網文章

2013年11月0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1月04日 06:35
2013年11月04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替企業上市的股票資本市場部(Equity Capital Markets)朋友,近日大喊苦情,原因是生意差。香港今年IPO的融資額全球第4,排在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納斯達克和東京之後,回首2009至2011年,港交所曾經持續3年居世界之冠,上市量萎縮和中國經濟前景不明朗肯定有關,但撇除這因素,香港的新股集資業務仍然面對很多挑戰。1993年,青島啤酒在香港上市,揭開中國企業來港融資的序幕,亦為香港股市帶來整整30年的興旺,但發展至今,一則大型國企愈來愈少,二則經過多年的門戶開放,資訊發達,企業上市定價已經很難為投資者帶來驚喜,追捧新股的熱情,亦今非昔比。


中資行邀另類投資者圍飛 IPO定價水位不多

除了上市公司的質量有變之外,提供上市輔導的投行亦跟以往不同。近年,中資證券公司進軍香港資本市場,他們有豐富的客戶資源,在IPO市場分到很大杯羹,相比起歷史悠久擁有龐大銷售團隊的國際投行,他們欠缺的是與環球基金經理的關係,反之,中資行靠的是找到另類投資者「圍飛」,這些上市前的anchor investor,有些是公司老闆的朋友,有些是投行的親密「戰友」,公司因為銷售有底,在IPO定價時,取態強硬,留給投資者很少賺錢空間,近年新股價格表現一般,並非無因。


上市的廟沒增大,和尚愈來愈多,這碗粥亦變得愈來愈稀,近年的IPO,承銷銀行數目較往日急增加,有些銀行跟老闆相熟、有些是貸款給公司的、有些是北京有勢力人士引進的、再加上原先跟縱了公司很多年無功亦有勞的。難怪我的ECM朋友說,如果爭不到主承銷商的位置,那些靠邊站的副承銷商,分到的佣金,僅足夠帶客戶去唱歌(上海卡拉OK的銷費亦確是驚人)。


內地IPO重開 港衝擊會更大

生意低迷,人心思變,有人開始將矛頭指向港交所。近日港交所推了一宗大生意,就是估計市值千億美元的亞里巴巴上市計劃,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亦因此事在網誌上發表一篇夢會「9君」的鴻文,分別從傳統、創新、披露、務實、道德、前景、程序、散戶和基金經理的角度去看應否讓亞里巴巴破格上市。李總裁的態度被坊間形容為欲拒還迎。港交所拒絕亞里巴巴以兩層股東架構上市,荷包吃虧之餘道德高位卻贏得不少掌聲。李小加是港交所第一位來自內地的總裁,肩負中港大融合為港交所再創新高的重任,現實磨人,李總裁可會嘆句:時不利兮騅不逝。


香港企業上市業務面對的問題,大部分是外在因素,例如行業染紅之後帶來的利弊,我們能夠主動做的是:擴闊客源,包括地域和行業;增加產品種類,港交所一直以來給人的印象都是靠中國企業上市這大水喉,其他生意都不上心;突顯香港有效率的包括投行、會計和法律等配套服務。不然等到大陸IPO重開,香港蒙受的衝擊就更慘重。


張宗永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