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眼前是5張陌生的臉。他們的名字一般人可能聽都未聽過,但他們的聲音,伴隨着我們成長。他們是《多啦A夢》小夫、《流星花園》杉菜等角色的配音員。各人指近年電視製作中整個配音流程日趨「高度公式化」,僅要求配音與影像「開合口位、大停頓位準確」,有配音員則說無綫配音組「0924」朝九晚十二更份,累人的公式操作,令配音員吐出的只是不帶半點生命氣息的聲音。
沒有時間對戲
80年代起任職電影配音的翟耀輝,1990年起加入無綫任配音員,體會到配音工作公式化。回想為電影配音時,配音不止是說對白,而是與演員「同哭同笑」,翟曾為一句「先生,你杯咖啡」的對白排練數百遍。然而,電視整個配音流程「高度公式化」,每當配音員走進錄音室,片段播放一次便開始錄音,「不理你對不對到(戲),都只播一次」。他慨嘆配音變得僵化,唯一要求是開合口位、大停頓位準確,「捕捉對白情緒、句末助詞是呢或喎,都不再講究」。
亞視解散配音組行頭窄
無綫配音組流傳一組數字「0924」,意指早上9時返工,至晚上12時才放工。聲演《流星花園》杉菜的陳凱婷指出,雖然配音員是支底薪加「騷錢」(每約30分鐘節目為1個騷),但長工時長期間不少為「候命」時段,例如返全日,早午晚只各為一騷配音,亦曾試過周一至日都返工。
聲演《多啦A夢》小夫(阿福)的黃鳳英表示,配音界是無綫和亞視「兩台並立」,亞視配音組曾於1992年改革,高薪挖角多名無綫資深配音員,例如「叮噹」林寶全,成就多套粵語配音佳作如《東京愛情故事》,滿以為可開創一番新氣象,可惜改革未能持續,亞視更於2000年解散配音組。
轉職港視待遇改善 發牌風波憂前路難行
從小已夢想成為配音員的80後黃紫嫻在無綫工作兩年,坦言工作模式致「無晒家人、無晒私人生活,很辛苦,不明為何前輩可以捱了這麼久」,慶幸夢想沒撇下他們,各人轉職王維基的香港電視後,薪酬待遇、工作安排等均大為改善,讓他們有力氣繼續追夢,滿足感大增,但未料到港視發牌的風波,令各人憂慮配音之路更難行。
明報記者 廖穎琪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