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電子代幣沒保障 莫投資博升值長青網文章

2013年11月0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1月04日 06:35
2013年11月04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隨着電子交易愈來愈普及,誰能夠主宰客戶網上交易的支付方式,誰就是大贏家。由於電子交易行為在虛擬世界進行,買賣雙方毋須面對面「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現鈔的使用價值將會相應降低。


近年不少網上商店以至遊戲網站,爭先恐後推出電子代幣,規定客戶只准以指定的電子代幣交易。網站此舉目的有二:一方面是為了建立預付機制,讓公司在與客戶正式交易以前,就獲得客戶資金,作營運用途;而更長遠的目標,是最終建立一個以該電子代幣為交易媒介的貨幣系統,愈是滲透至經濟社會每一角落,就愈能提升該電子代幣的認受性。


非法定貨幣 不受監管

坊間甚至有網站直接利用軟件程式,開發所謂的電子貨幣,然後以貨幣升值作賣點,吸引用家投資。公司則利用所得資金,逐步建立以該電子貨幣為交易媒介的實體經濟王國,初期可能只是跟咖啡店之類建立商業聯盟,容許客戶以該電子貨幣取代現金購買咖啡;但日後不排除會提供電子銀行服務,容許以電子貨幣做金融交易(由於電子貨幣不是法定貨幣,可能毋須強制申請銀行牌照,亦不受銀行法例監管)。


嚴格來說,這些並不是電子貨幣,充其量只不過是電子代幣。真正的電子貨幣,雖然毋須以現鈔或貨幣交易,但交易的單位,仍然以當地法定貨幣作計算標準,而最重要的是,用於交易的貨幣本身,同樣受當地政府或央行提供最終價值的保證。反觀電子代幣,雖然擁有自家建立的面額與計算單位,但由於其「非法定貨幣」的本質不變,始終不會得到政府或央行提供的價值保證,電子代幣持有人所擁有的代幣市場價值,其實只是反映市場對電子代幣開發商的信心而已。


威脅政府印鈔權

印鈔與鑄幣,自古以來便是國家政府權力的象徵。即使目前不少地方的政府,交由私營機構負責印鈔與鑄幣,但印鈔與鑄幣的質與量,依然嚴格跟從政府設定的準則,私營機構對於發行量的多少,並沒有半點話事權。


有電子代幣開發商以為只要把電子代幣的價值市場化,跟愈多國際貨幣建立匯兌關係,電子代幣便能與國際貨幣的地位平起平坐,簡直是癡人說夢;情况等同於有人認為賭場內的籌碼可以視作現金到處消費一樣,而且竟然深信籌碼供應有限,有條件持續升值。可憐一些「心雄」的投資者,以為一種新興貨幣即將崛起稱霸全球,瘋狂地以「真金白銀」預先購入「等升值」。


筆者認為,電子代幣的越軌行徑,最終必定會惹禍上身,因為繼續任由自稱電子貨幣的「非法定貨幣」在社會上不斷擴大應用範圍,早晚會威脅到法定貨幣的地位,除了破壞既有貨幣系統之外,還會影響政府稅收與及削弱政府管治威信。 奉勸以為電子代幣可以升值致富的小投資者,及早回頭是岸,否則當電子代幣市場正式被政府取締,恐怕會血本無歸。


王冠一

冠一資產 管理首席策略師

www.wongsir.com.hk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