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近期,十八屆三中全會對經濟的改革,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金融領域的改革更成為社會關注的「重頭戲」。日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向十八屆三中全會提交「383」改革方案,該改革方案提出了8個重點領域的改革建議,金融領域就是其中之一。該方案對未來金融改革描繪出了具體路線,如10年內使人民幣成為主要的國際結算和投資計價貨幣、在局部市場成為國際儲備貨幣;政府大幅降低各級政府對金融機構的持股比例;設立存款保險制度等。對此,筆者認為未來我國金融業發展將朝以下幾個方向邁進。
利率匯率市場化 民營銀行批10名額
在完善市場經濟體制方面,我國的核心問題依舊是,如何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作用。金融領域應如何發揮市場作用?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利率市場化繼續推進。市場經濟以價格為導向,利率是金融領域的價格指標,也應盡可能讓市場機制來形成,這樣才能更好地提升金融機構的競爭力和創新能力。
自2003年確立了利率市場化進程,提出建立由市場供求界定的利率形成機制以來,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逐漸放開,目前已初步實現了「存款利率管上限、貸款利率無管制」的階段性目標。未來,適應經濟發展情况,存款利率將逐漸實現完全放開。
其次,金融准入門檻降低,民間資本、社會資本都能參與,在競爭中促進發展。目前,對於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政府已有措施,今年10月,民營銀行首批10名額已經下發,意味着民間資本「轉正」,未來民營銀行大門即將開啓,同時這也或將倒逼存款保險制度加速出台。
匯率形成機制進一步市場化,讓市場供求決定匯率。目前,人民銀行對人民幣匯率波動的干預程度明顯降低,對波動幅度的容忍度也顯著增強,人民銀行的低干預,有效地引導並鼓勵了市場力量對匯率價格發揮積極作用,未來匯率形成機制市場化將進一步深入。與此同時,資本專案自由兌換、人民幣國際化也將得到進一步深化。
互聯網推動金融變革
近年來,隨着現代資訊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科技與金融的結合日趨深化,互聯網金融已經以其勢如破竹的姿態對傳統金融機構產生重大影響。金融業是資金媒介,須降低實體經濟交易成本、滿足社會金融需求、提高金融機構服務能力,這是大金融的發展方向。互聯網的低成本、高效率、高覆蓋率及創新能力正符合金融發展的這一要求。因此,未來互聯網與金融的深度碰撞、現代資訊科技與金融的滲透融合將成為現代金融業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現代資訊技術,也將成為推動着金融業深刻變革直接動力。
監管增強 行業規範化
近年來,我國金融機構混業經營呈現加速趨勢。可以說,我國的分業監管模式與金融市場的變化態勢間存在着一些不太協調性。作為經濟體系「中流砥柱」的金融業,不斷完善其監管體制、提高監管部門的綜合監管能力尤為重要。
今年8月,國務院已經同意建立由人民銀行牽頭,成員單位包括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外匯局的金融監管協調部際聯席會議制度,旨在加強金融監管協調性,保障金融業的穩健運行。由此可以看出,未來我國金融監管部門將朝着更加規範化的方向發展。對金融機構的監管既包容服務創新,又確保監管到位,對金融業務既要避免監管空白,又要避免監管重疊,真正地為經濟、金融穩健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郭田勇、孟嬌
中央財經大學 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
利率匯率市場化 民營銀行批10名額
在完善市場經濟體制方面,我國的核心問題依舊是,如何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作用。金融領域應如何發揮市場作用?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利率市場化繼續推進。市場經濟以價格為導向,利率是金融領域的價格指標,也應盡可能讓市場機制來形成,這樣才能更好地提升金融機構的競爭力和創新能力。
自2003年確立了利率市場化進程,提出建立由市場供求界定的利率形成機制以來,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逐漸放開,目前已初步實現了「存款利率管上限、貸款利率無管制」的階段性目標。未來,適應經濟發展情况,存款利率將逐漸實現完全放開。
其次,金融准入門檻降低,民間資本、社會資本都能參與,在競爭中促進發展。目前,對於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政府已有措施,今年10月,民營銀行首批10名額已經下發,意味着民間資本「轉正」,未來民營銀行大門即將開啓,同時這也或將倒逼存款保險制度加速出台。
匯率形成機制進一步市場化,讓市場供求決定匯率。目前,人民銀行對人民幣匯率波動的干預程度明顯降低,對波動幅度的容忍度也顯著增強,人民銀行的低干預,有效地引導並鼓勵了市場力量對匯率價格發揮積極作用,未來匯率形成機制市場化將進一步深入。與此同時,資本專案自由兌換、人民幣國際化也將得到進一步深化。
互聯網推動金融變革
近年來,隨着現代資訊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科技與金融的結合日趨深化,互聯網金融已經以其勢如破竹的姿態對傳統金融機構產生重大影響。金融業是資金媒介,須降低實體經濟交易成本、滿足社會金融需求、提高金融機構服務能力,這是大金融的發展方向。互聯網的低成本、高效率、高覆蓋率及創新能力正符合金融發展的這一要求。因此,未來互聯網與金融的深度碰撞、現代資訊科技與金融的滲透融合將成為現代金融業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現代資訊技術,也將成為推動着金融業深刻變革直接動力。
監管增強 行業規範化
近年來,我國金融機構混業經營呈現加速趨勢。可以說,我國的分業監管模式與金融市場的變化態勢間存在着一些不太協調性。作為經濟體系「中流砥柱」的金融業,不斷完善其監管體制、提高監管部門的綜合監管能力尤為重要。
今年8月,國務院已經同意建立由人民銀行牽頭,成員單位包括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外匯局的金融監管協調部際聯席會議制度,旨在加強金融監管協調性,保障金融業的穩健運行。由此可以看出,未來我國金融監管部門將朝着更加規範化的方向發展。對金融機構的監管既包容服務創新,又確保監管到位,對金融業務既要避免監管空白,又要避免監管重疊,真正地為經濟、金融穩健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郭田勇、孟嬌
中央財經大學 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