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渣打前高管搞社交借貸長青網文章

2013年11月0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1月04日 06:35
2013年11月04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人人說創業很難,在銀行界打滾十多年、曾位高至渣打銀行東北亞主管的龍沛智,也坦言在港創業不太易,當初之所以決定自立門戶,最大原因是「不想原地踏步」;他為此可以去到好盡,去年便放棄年薪逾百萬元的高職,在今年中與幾名同伴創辦了本港首個社交借貸平台「WeLend」,一推出即引起不少迴響。


社交借貸平台(Peer to Peer Lending)2005年已在國外興起,根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內地現時有多達500個「P2P網貸」平台,偏偏香港未見其蹤。龍沛智估計一早有人想把這種服務引入香港,相信自己不是第一個,「但肯不肯去做,又是另一回事」。他說,懂得運作這類金融平台的人,須熟悉銀行業的運作,若由「賓架」來創業最好不過,「但在香港,從事銀行業、又有一定年資的人,要他們放棄優厚的職位出來冒險,可能嗎?」


赴美讀碩士後得靈感

龍沛智之所以下定決心自立門戶,在於一位銀行界前輩的點撥。離職前,龍曾赴美國史丹福大學,攻讀工商管理碩士課程,在那趟旅程中首次接觸到社交借貸,並獲得許多創業靈感。回港後,那位前輩鼓勵他作出改變,否則的話,「一年後你就會變得跟未去深造前一樣」。


龍沛智的創業決定獲得很多同儕支持,「他們都覺得社交借貸在香港有得做,但大部人都不願辭職創業,最多只肯出錢支持我」。最後,他覓得兩名同樣來自銀行界的合作伙伴,去年成立WeLab公司,並於今年7月推出名為「WeLend」網上借貸平台。


貸款總額逾7500萬

截至昨日為止,WeLend的貸款總額已快速上升至超過7500萬元,整個過程需時不到4個月。龍沛智說,當初要籌得首個1000萬元,一共花了45天,但第二個1000萬元減至15天,之後貸款增長就愈來愈快。業務的成長亦非一帆風順,他說最大的困難,是香港人較傾向和大型機構做生意,不同於美國,由於常有科技創新出現,人們一早習以為常,「初時銀行、投資者不太懂得如何跟我們這種小公司傾生意,現在WeLend在社會上有些迴響,就比較容易些」。


由大公司高管變成小公司老闆,龍坦言身分轉變後多有不適應之處,例如以前萬事有秘書幫忙,現在就要親力親為;又例如舉辦推廣活動,「以往如果失敗了會失落,現在則是『非常』失落。」他笑說,雖然自己當老闆後,會把工作上的成敗放大很多倍,但做出成績時更易有滿足感,也享受自己可以產生更大影響。


明報記者 陳悅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