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愛國與民主對立 怪得了誰 有普選而無人才 也難管治長青網文章

2013年10月2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0月26日 06:35
2013年10月26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昨日,立法會主席曾鈺成出席中文大學「一個愛國者的民主觀」講座,就他的發言,有兩點值得討論。


首先,曾鈺成近期就政改發表的意見,與一般人熟知的傳統愛國陣營有很大不同,因而被左派輿論批評,有人更認為他變了民主派。昨日,曾鈺成對於「愛國與民主」被人為地對立起來,顯得忿忿不平,反問「建制派為何不能講民主?」曾鈺成當然知道答案。中央和建制派被烙上拖慢香港民主進程的印記,對各方來說都是不幸,特別是香港特區因為政治體制畸形,出現管治困局,空轉內耗,導致香港各方面發展停滯不前,港人都是受害者。


其次,曾鈺成再次提到新一輪政改若因為有篩選機制,把中央不喜歡的人踢出局,使政改方案未能在立法會得到三分之二議員通過,政制原地踏步,香港將更難管治。不過,即使以真普選方式產生特首,若無強固執政同盟確保政策得到立法會通過,則普選特首統率的政府面對理論上全部是反對派的立法會議員,管治困局仍未解除;若曾鈺成的發言能再進一步,觸及執政同盟的組成和管治人才的培育,藉此引發討論,尋求解決辦法,會更切合香港實際需要。


政治現實說明

建制陣營拖民主後腿

關於第一點,本來「中國因素」是啟動香港民主化的主要動力,但其後事態的發展是中央(包括愛國、建制陣營等)丟失香港民主化的大旗,在民主進程,中央變成反派角色,不是順勢推動香港民主建設,而是與香港主流民意相悖——30年前,香港啟動民主進程,皆因中國刻日恢復行使香港主權,英國知道要撤離香港這塊殖民地,才在立法局搞選舉,要改變香港有法治、有較充分自由而沒有民主的局面。所以,「中國因素」是啟動香港民主化的主要動力。當時,「港人治港」加上「港人民主治港」的憧憬,中國在中英談判中,把英國打得落花流水,此際若中央高舉香港民主化的大旗,讓香港逐步建立一套民主體制,港人肯定更萬衆歸心。可惜中央很快就站到香港民主化的對立面,形成曾鈺成所說愛國與民主對立,愛國、建制陣營被認定反民主的局面。


曾鈺成為自己不值,也為愛國、建制陣營與他有相同看法的人不值,但可以怪誰呢?回到政治現實,曾鈺成的開明精明,是鳳毛麟角,非常難得。以今次政改為例,港人爭取、等待普選30多年,中央一直以所謂循序漸進原則拖延設限,不少港人為圓普選夢,已經由黑頭人變了白頭人,近日,主管香港事務的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在北京接見特首梁振英,其後梁振英轉述說,張德江「明確表示中央真心希望香港可以按照《基本法》及全國人大常委會的相關解釋及決定,落實2017年普選特首」。愛國、建制陣營或許會相信張德江的「真心希望」,相信中央會兌現普選特首的承諾,但是,按往績檢視張德江的話,很難找到讓大多數港人有信心的基礎。


事實上,先不談張德江重申普選特首的前提,不知道有什麼內涵,單就今年3月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主任委員喬曉陽在深圳的一番愛國論、不接受與中央對抗的人做特首等論調之後,愛國、建制陣營就擺出強硬姿態,全面對付佔中運動,借美國英國一些抽水式舉措、3名泛民人士到台灣與民進黨人士會晤,左派輿論都藉機上綱上線地猛烈抨擊,對於政改議題核心:真普選如何實現?卻不見他們討論。這樣的氛圍,要港人相信中央真心落實特首普選,難矣!


近期,曾鈺成多次表示這一屆立法會之後,他不再競逐連任、也不會參加2017年特首選舉;2016年之後「裸退」,會否是曾鈺成「拚死無大害」,暢所欲言的背景,無從知曉,不過,他的直言卻未見他所說的「同道中人」公開發言和應,另外,有民建聯黨友指他成為民主派,這些種種切切,反映在愛國、建制陣營之間,一定程度反映愛國與民主的對立實質。 相信大多數港人都不認同愛國與民主對立,也期望更多愛國、建制陣營人士加入曾鈺成的行列,但是有可能嗎?不知道。只知道需要曾鈺成去破除的「心魔」,還有廣大空間。


普選特首管治若無改善

須慎防鷹派反撲搞倒退

至於第二點,若今次政改失敗,政制原地踏步,香港將更難以管治,曾鈺成這個判斷,與許多關心香港前途的人一樣,但是在愛國、建制陣營有多少人認同,無從研判,只是從左派輿論的殺氣騰騰看來,大有不惜玉石俱焚,政改一拍兩散之勢。不過,即使有特首普選,單靠特首一人,仍然難以打破管治困局。


當然,最理想是實施政黨政治,特首與政黨同屬一個政黨,但是中央有顧慮,不接受政黨政治,這樣的話,普選出來的特首仍然要與議會一些黨派組成執政同盟,不過,去年特首選舉之後,建制陣營分裂,政治生態發生深刻變化,以往董建華、曾蔭權年代在立法會的鬆散建制組合,梁振英掌政後已不復見,近期也看不到有整合契機。所以,即使普選特首,但是如何管治,同樣是大問題。設若普選特首之後,立法會依然四分五裂,屆時管治困局不變,甚或政局更一塌糊塗,則會否使反對普選特首的鷹派有反撲藉口,民主進程因而倒退,也值得注意和設法避免。


治港需要人才,長期以來香港只有選舉政治,各個黨派都沒有想到要執政,因此並沒有系統地培育政治人才,即使現在的第一大黨民建聯,號稱黨員超過2萬,但是他們只着眼於選舉,奪取更多議席,而非為執政而培養人才。各個政黨要改變思維和定位,以爭取執政為目標,若朝這方面發展,將帶動黨派整合,最終或許會出現建制派和民主派兩個大黨的局面,有利於營造責任政治,使黨派走上良性競爭、良性互動之途,磨合出合理的管治模式。


曾鈺成在現役政治人物之中,有足夠民望和江湖地位,嘗試促成大和解。曾鈺成3年後退出公職生涯之前,若居中牽線,促成民主派與中央結束敵對狀態,又使建制派和民主派放下成見,商討良性競爭互動,則香港政局將會煥然一新,曾鈺成服務香港的政績,會添加重彩一筆。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