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我們的政府是「臨時」的嗎?是「過渡」的嗎?若非如此,為什麼政府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急就章的「臨時」方案,統統都治標不治本?公屋單位天花剝落,先是「打補針」(即臨時填補裂縫),而非根治喉管;康文署公園水池有危險,索性築起圍欄,封閉起來;垃圾圍城,目光只放於堆填區,沒有在源頭下工夫……如今,有個別行業出現「請唔到人」的情况,就索性來一招輸入外勞,想法簡單得如未經大腦思考!
首先,我想先說明一個事實,現時有大批失業年輕人,以及大量剩餘的勞動力,在數字上,是足夠填補職位。作為負責任的政府,必須承認這個問題的嚴重,亦必須尋求解決的辦法。可惜,說好了的「培訓生力軍」、「工種配對」、「在職培訓」及「改善工作環境、待遇」等,無一着力推行,眼見年輕人失業的情况嚴重,卻視若無睹。
說穿了正正就是待遇問題
眾所周知,現時有些工種是「有工冇人做」,特別是工作環境相對較差的工種,往往吸引不到打工仔女入行!說穿了,原因簡單不過,正正就是待遇問題。以人手最不足的院舍看護為例,如果仔細一點分析,人手短缺的情况都集中於私人院舍,而非政府院舍及受資助院舍,何解?只因待遇之差別。
那麼,問題是出於院舍的經營者嗎?又未必!因為他們本身亦承受了巨大而不合理的租金壓力,故唯有在薪酬方面「節省」一點。這一連串的問題,不是「臨時」問題,不是一時三刻形成,亦不是一時三刻可以解決。這個情况,政府及業界都非常清楚,這是長遠政策的問題,是社會制度傾斜的問題,是政府「無膽」面對的問題……我們多年來一直要求政府增加津助宿位,結果至今私營宿位仍佔七成,政府敢說已盡了力嗎?我們又曾倡議政府,跟業界協商「彈性上班」及「兼職形式」的崗位,以釋放婦女勞動力,讓主婦可安排時間投入院舍工作,相關的政府部門又有出過力嗎?政府如今無視問題的嚴重,卻要基層打工仔女去承擔,公平嗎?合理嗎?香港目前已有一個正常的輸入勞工計劃,如因偏聽一方「聲音」而「跳過」這個程序,就是明目張膽向打工仔女挑戰!
短視、沒有承擔
一句人手不足,就提出輸入外勞,是極不負責的做法。曾幾何時,新機場亦以人手不足為名輸入外勞,最終卻剝削為實,令一班外勞尊嚴盡喪,需要我們發動勞工運動抗爭。由此可見,所謂的人手不足,說到底只因待遇較差,吸引不到本地工人,而引入要求較低的外勞而已。
無視年輕人繼續失業、無視行業人手的斷層、無視剩餘勞動力之浪費……在保護本地勞工的措施尚未做好之時,卻貿然以輸入外勞解決個別工種人手問題,是一個短視、沒有承擔的「臨時」政府所為!
首先,我想先說明一個事實,現時有大批失業年輕人,以及大量剩餘的勞動力,在數字上,是足夠填補職位。作為負責任的政府,必須承認這個問題的嚴重,亦必須尋求解決的辦法。可惜,說好了的「培訓生力軍」、「工種配對」、「在職培訓」及「改善工作環境、待遇」等,無一着力推行,眼見年輕人失業的情况嚴重,卻視若無睹。
說穿了正正就是待遇問題
眾所周知,現時有些工種是「有工冇人做」,特別是工作環境相對較差的工種,往往吸引不到打工仔女入行!說穿了,原因簡單不過,正正就是待遇問題。以人手最不足的院舍看護為例,如果仔細一點分析,人手短缺的情况都集中於私人院舍,而非政府院舍及受資助院舍,何解?只因待遇之差別。
那麼,問題是出於院舍的經營者嗎?又未必!因為他們本身亦承受了巨大而不合理的租金壓力,故唯有在薪酬方面「節省」一點。這一連串的問題,不是「臨時」問題,不是一時三刻形成,亦不是一時三刻可以解決。這個情况,政府及業界都非常清楚,這是長遠政策的問題,是社會制度傾斜的問題,是政府「無膽」面對的問題……我們多年來一直要求政府增加津助宿位,結果至今私營宿位仍佔七成,政府敢說已盡了力嗎?我們又曾倡議政府,跟業界協商「彈性上班」及「兼職形式」的崗位,以釋放婦女勞動力,讓主婦可安排時間投入院舍工作,相關的政府部門又有出過力嗎?政府如今無視問題的嚴重,卻要基層打工仔女去承擔,公平嗎?合理嗎?香港目前已有一個正常的輸入勞工計劃,如因偏聽一方「聲音」而「跳過」這個程序,就是明目張膽向打工仔女挑戰!
短視、沒有承擔
一句人手不足,就提出輸入外勞,是極不負責的做法。曾幾何時,新機場亦以人手不足為名輸入外勞,最終卻剝削為實,令一班外勞尊嚴盡喪,需要我們發動勞工運動抗爭。由此可見,所謂的人手不足,說到底只因待遇較差,吸引不到本地工人,而引入要求較低的外勞而已。
無視年輕人繼續失業、無視行業人手的斷層、無視剩餘勞動力之浪費……在保護本地勞工的措施尚未做好之時,卻貿然以輸入外勞解決個別工種人手問題,是一個短視、沒有承擔的「臨時」政府所為!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