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梁啟智﹕美國政府關門與激進政治的出路長青網文章

2013年10月2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0月26日 06:35
2013年10月26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美國政府關門16日,終以共和黨投降結束,民主黨大獲全勝。這次危機的背景為何,除了對金融市場的影響之外,還能給我們怎樣的啟示?財政司長在網誌當中強調美國近年福利開支增長迅速,卻不提美國僅僅在伊拉克戰爭就花掉6萬億美元,不知道是有何用意。筆者認為直接比較美國和香港公共財政的意義不大,不如從制度去看更有得着。


是次的財政和債務危機可總結出兩點雖然老套卻絕對和香港相關的制度教訓:別讓政治博弈走向激進,和別失去政府在民眾心目中的公信。


別讓政治博弈走向激進

政府要關門,是因為美國國會未能在新財政年度來臨前通過預算案。但這只是表徵,因為臨時撥款案早就得到白宮和參眾兩院足夠的票數支持,只是共和黨當中的激進派拒絕接受,黨領導不想面對內部分裂,所以由他們把持的眾議院一直不敢把臨時撥款案付諸表決。


為何這些激進派能舉足輕重?我們得回到2010年的中期選舉,共和黨借民間對奧巴馬於2008年當選的反撲奪得多個州政府的控制權。適逢該年也是10年一度的人口普查,多個州份的國會眾議員選區因而重劃,共和黨控制的州政府就把界線改得可以保證他們的黨友都能在國會選舉當選。


事情永遠有正反兩面。選區重劃之後,國會選舉大失意義,共和黨的內部初選才是決定誰能成為國會議員的場所。從前的黨內初選,一般既要確保出選者對黨忠心,同時又要避免派出過於激進的代表,無謂在正式選舉的時候失利。現在後者的顧慮不再存在,是否「根正苗紅」的才是勝出黨內初選的唯一要求,當選的自然愈來愈激進。這次危機當中很多共和黨的眾議員初時都不敢妥協,就是怕日後會在初選時被更激進的黨友革走。


回到香港,立法會的選舉同樣鼓勵激進派當選。當初當權者為了避免香港出現有代表性的政黨而引入最大餘額法的比例代表制,結果引發立法會的黨派細碎化,陷入議員博出位和整體形象低落的惡性循環。早前真普聯提出兩個直選立法會方案,背後代表兩種如何面對黨派細碎化的思路,可惜未能在社會引起討論,甚為可惜。


別失去政府在民眾心中的公信

美國政府關門的第二點制度教訓,在於公信力的確立。是次爭端的觸發點,在於共和黨把廢除奧巴馬醫療改革和通過財政預算綑綁在一起,民主黨斷然拒絕。美國是世上少數依賴私營醫療的發達國家,其問題在於長期病患者往往未能得到保障,因為保險公司都覺得讓他們投保是賠本生意。奧巴馬醫改的重點在於一方面強迫保險公司接受長期病患者投保,同時又強迫年輕力壯的同樣要買保險,讓保險公司可藉此分擔成本。沒錢買保險的窮人,則可獲政府資助投保。


奧巴馬醫改的內容在民眾當中頗受歡迎,然而如果你不提內容而只問是否支持「奧巴馬醫改」,卻會得到明顯較低的支持。背後的原因,是不少群體對奧巴馬政府本來就不信任,連帶對奧巴馬政府提出的任何政策改革也不信任,對奧巴馬醫改也就謠言四起,有理說不清。


公信力的問題,當前梁振英政府所面對的恐怕是嚴峻一萬倍。這點既有制度因素的背景,也不能否認本屆政府的許多方面已失信於民。然而無論誰人執政,有些長遠的制度改革還是需要政府推行,例如香港也有醫改計劃,而且橫跨兩屆政府。可想像如果由現屆政府推出醫改,由於公信力的不足,再好的方案也不會為市民所接納。現屆政府常說要做實事,但如未能先挽回其公信力,根本任何實事也不可能做得了。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9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以500字為限。電郵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