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潛在供應新高 地產商急出貨長青網文章

2013年10月2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0月26日 06:35
2013年10月26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雖然聯儲局似有放慢退市迹象,但發展商繼續積極開盤,所謂何事?看看昨天政府公布的最新房屋供應數據,便可能得到答案:香港最新一個季度反映未來3至4年的潛在房屋供應量(即包括可隨時動工、已落成及興建中的仍未售現樓和樓花單位),多達7.2萬伙,數字乃是7年來新高,更直逼7.3萬伙的歷史高位!

可以這樣說,過往數年住宅落成量的低谷肯定已過,未來數年會回歸正常,發展商今日仍惜售的話,他朝只會面對愈來愈多的新盤競爭,所以要積極去貨。


未來4年潛在供應量達7.2萬伙

事實上,由於辣招及新樓銷售條例,今年以來新盤只售出了約8000個單位,但同時政府卻積極推地,以至新盤消化速度遠遠落後於潛在住宅供應的增加速度,令發展商積壓的可售單位將愈來愈多,有代理行估計,香港的潛在房屋供應,明年可能會進一步升至約8萬伙水平。


德銀料樓價可跌一半

今時今日,發展商已先知先覺的加速賣樓,但一般小業主仍沉醉在低息的環境,覺得供樓利息仍低,不用心急賣樓,然而,當他日息率回升,到了想賣樓的時候,可能已發覺市場上的大部分準買家,早已被發展商透過減價或補貼額印等方法搶先吸納,到時可能要在已調整的低價,再要劈價才找到賣家。


早前基金經理陸東預測香港樓價在未來2年有可能下跌一半,引來市場嘩然,但似漸漸開始獲得同行認同。德銀便剛發表報告,指發展商劈價賣樓,影響勢必波及二手市場,指香港未來12個月,住宅樓價可能會跌15%至20%,更指若觀察以往的香港樓市周期,樓價等閒可跌40%以上,而若計及香港的競爭力有所減弱,內地上海自貿區和深圳前海的發展,會對香港構成壓力,香港樓價在今個下跌周期,最終可能跌足一半。


萊坊:貴租損港金融中心競爭力

德銀說香港的競爭力在減弱,是否有所根據?國際物業顧問萊坊最近完成了一項調查,發覺香港的核心商業區的寫字樓租金,在全球主要城市排名第一(圖1),更是上海同類物業的2.7倍。然而,由現在至2020年,香港每年商廈新落成量平均每年只有14.5萬平方米,而同期上海每年商廈新供應卻達100萬平方米(圖2),在此消彼長下,將會有損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


其實,香港面對的問題,又何止來自對外的競爭?政務司長林鄭月娥周四在公布人口政策諮詢文件時便指出,香港正面對人口老化及勞動人口萎縮兩大挑戰。她表示,香港人口正急速老化,「以2011年的普查人口的推算,人口老化的速度比原先,即2006年時的推算快了。去到2041年,差不多每3個人中就有一人是65歲或以上」。


人口老化 住宅需求降

另外,「第二個的人口挑戰,就是勞動人口的下降。由於在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嬰兒潮已經進入退休的年齡,所以現時估計,勞動人口一直會持續上升,去到2018年的高峰大概是371萬。從這點開始它就會下降。換句話說,在2018年後,退休的人數會比加入勞動市場的人數多,所以,勞動人口會開始下降(圖3)」。


大家想想,當一般人年齡到了65歲以後,還會想上車、換樓,甚至大膽買樓投資嗎?另外,當一個地方負責搵錢的勞動人口減少,則對住宅的需求,是會增加,還是會減少?可以說,香港往後樓市,會愈來愈受到人口老化和勞動人口減少這兩個負面因素所影響,不可不察。


倘撤兌換人幣上限 港元更不值錢

另外,央行將研究撤銷港人每日只可兌換兩萬元人民幣的限制,那對香港會有何影響?有人說倘人民幣兌換撤限,會有更多人將港元兌換人民幣,令港元更不值錢,為了保值,港人會更加傾向買「磚頭」。不過,也有分析說現時二手業主堅持不賣樓,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套現後資金沒出路,但當兌換人民幣撤限後,卻可更容易將賣樓所得轉作人民幣存款,或買入相關的理財工具,賺取相對穩陣的較高利息收入。哪種說法較可信,還是留待讀者自行判斷吧。


港股近日又再受壓,發展商加快賣樓也令樓市增添不明朗。為此,《明報》會在下月7日舉辦投資研究會,除了由筆者為大家探討樓市最新方向外,同時邀得恒生投資服務首席分析員溫灼培主講「環球經濟新形勢」,以及由獅子山學會行政總裁王弼以一個小投資者角度,如何做好投資部署。有興趣讀者,可登入以下網址報名﹕mpfinance.com/property1107.htm。


撰文﹕陸振球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