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不自覺,在政總留守已超過兩星期了。
10月25日,香港電視網絡職工會宣布暫時撤離政總,依然堅持留下的,只剩下大約10人。廣場回復一貫的平靜,人流不再熙攘,氣氛頓覺冷清。對於下一步要怎麼做,我們沒有很完整的計劃,也不奢望這區區10個人能引起什麼大的關注,遑論再發動大型的抗爭了。我們留下,只是為了提醒大家,事情還沒完,事情也不應該這樣就完。如果這次我們選擇不再堅持,選擇再次歸於沉默,我們將再無退路。但絕沒想到,事態的發展超出了我們的預期。
工會撤出後第二天,有傳媒把我們的留下以「十壯士留守捍衛公義」為題作頭版報道,說實話是言重了,因為壯士的結局,大多都是壯烈成仁,這就未免太過了。
但千真萬確的是,此後每天到訪的人愈來愈多,足證傳媒的影響力巨大。而最先來到的是記者。我不是很愛說話的人,雖是從事電視行業,但始終不太習慣面對鏡頭。面對蜂擁而至的傳媒,這次是避無可避,我也很驚訝於自己面對鏡頭,面對記者,竟能如此滔滔不絕。每天,我都不斷的對記者解釋我們的理念與訴求,不厭其煩地接受訪問。我熱切希望能借助傳媒的力量,把我們的信息散播出去,令更多的人關注這件事,思考這件事,期望能略盡自己的綿力。
連日大型的遊行示威、集會、請願,都不能令政府回心轉意,在否決香港電視牌照申請一事上給港人一個滿意答覆,那我們還能做些什麼呢?我一度陷入迷惘。很諷刺的是,最後我們的答案,竟是把戰場從體制外轉移到體制內,希望11月6日在立法會引用權力及特權法,迫使政府披露更多細節,還港人一個真相。我們希望借助民意的力量,游說立法會議員投下良心一票,支持法案。我們開始在政總收集市民簽名,支持立法會引用特權法調查事件。
為改變播下種子
同時,市民開始不斷的送來物資。飲品、礦泉水、零食、水果、梳洗用品、帳篷、睡袋等等,包羅萬有,而且愈積愈多,以至於後來唯有把部分物資捐到食物銀行,再勸說市民毋須再送物資來。每天早上總有各式早餐送到,快餐、粉麵、燒味等,不一而足。更有市民每天義務為我們準備晚餐,保證款式每天不同;也有市民帶來電爐,即場為我們烹調。有一次,為了萬聖節的活動,我們要準備一些飾物。同事到旺角採購,店舖老闆知道我們留守在政總,資金有限,不能買太多,他回了一句:不用擔心,我會給你們打折。說罷,他就開始不停把各種飾物往籃子塞。同事說,這樣我們可能不夠錢……老闆回道:不要緊。最後老闆只能叫同事不要再哭,快快走……真的,我只能說,衷心感謝每一位支持的市民,你們的支持,是我們留下的最大動力。
立法會要引用特權法,必須通過分組點票。功能組別議員大多由荒謬的小圈子選舉產生,政治上偏向建制,既無選民壓力,亦不受民意制約。要他們支持議案,也許真的要良心發現。面對殘酷的政治現實,我有一種切身的無力感。再多留守一個月,再多十幾萬簽名,再多的憤怒與控訴,好像都不能改變什麼。
後來我們選擇主動出擊,追截經過政總的建制派議員,追問他們是否支持引用特權法。得到的答案有兩類,一類是不置可否,大遊花園;另一類是根本不屑一顧,愈叫愈走。我們把各種嘴臉一一拍下,在網上公布,也有幸引起了一點迴響。我很記得一位先生特意到來,默默放下一盒糕餅,轉身離去。臨走前丟下一句:「你們做的好,千萬不要放棄,你們放棄,香港人就完了!」
11月2日,颱風逼近,政總颳起猛風。大家很狼狽,在猛風下用支架和重物固定着帳篷和標語,避免它們塌下來。一位中學老師冒強風來到政總,只為寫下一個簽名。他臨走前,對我說:「你們要堅持,我的學生看了報道,都很支持你們,加油!」那一刻,我才清楚知道,我們的堅持,我們的努力,在不知不覺中,已經在影響着一些人,已經在發酵,已經在為改變播下種子。
11月3日,香港電視網絡職工會宣布重返政總,廣場人聲鼎沸,不再冷清。
作者是香港電視前員工,離職前於資訊及紀錄片部任編劇,現留守於政府總部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9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以500字為限。電郵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10月25日,香港電視網絡職工會宣布暫時撤離政總,依然堅持留下的,只剩下大約10人。廣場回復一貫的平靜,人流不再熙攘,氣氛頓覺冷清。對於下一步要怎麼做,我們沒有很完整的計劃,也不奢望這區區10個人能引起什麼大的關注,遑論再發動大型的抗爭了。我們留下,只是為了提醒大家,事情還沒完,事情也不應該這樣就完。如果這次我們選擇不再堅持,選擇再次歸於沉默,我們將再無退路。但絕沒想到,事態的發展超出了我們的預期。
工會撤出後第二天,有傳媒把我們的留下以「十壯士留守捍衛公義」為題作頭版報道,說實話是言重了,因為壯士的結局,大多都是壯烈成仁,這就未免太過了。
但千真萬確的是,此後每天到訪的人愈來愈多,足證傳媒的影響力巨大。而最先來到的是記者。我不是很愛說話的人,雖是從事電視行業,但始終不太習慣面對鏡頭。面對蜂擁而至的傳媒,這次是避無可避,我也很驚訝於自己面對鏡頭,面對記者,竟能如此滔滔不絕。每天,我都不斷的對記者解釋我們的理念與訴求,不厭其煩地接受訪問。我熱切希望能借助傳媒的力量,把我們的信息散播出去,令更多的人關注這件事,思考這件事,期望能略盡自己的綿力。
連日大型的遊行示威、集會、請願,都不能令政府回心轉意,在否決香港電視牌照申請一事上給港人一個滿意答覆,那我們還能做些什麼呢?我一度陷入迷惘。很諷刺的是,最後我們的答案,竟是把戰場從體制外轉移到體制內,希望11月6日在立法會引用權力及特權法,迫使政府披露更多細節,還港人一個真相。我們希望借助民意的力量,游說立法會議員投下良心一票,支持法案。我們開始在政總收集市民簽名,支持立法會引用特權法調查事件。
為改變播下種子
同時,市民開始不斷的送來物資。飲品、礦泉水、零食、水果、梳洗用品、帳篷、睡袋等等,包羅萬有,而且愈積愈多,以至於後來唯有把部分物資捐到食物銀行,再勸說市民毋須再送物資來。每天早上總有各式早餐送到,快餐、粉麵、燒味等,不一而足。更有市民每天義務為我們準備晚餐,保證款式每天不同;也有市民帶來電爐,即場為我們烹調。有一次,為了萬聖節的活動,我們要準備一些飾物。同事到旺角採購,店舖老闆知道我們留守在政總,資金有限,不能買太多,他回了一句:不用擔心,我會給你們打折。說罷,他就開始不停把各種飾物往籃子塞。同事說,這樣我們可能不夠錢……老闆回道:不要緊。最後老闆只能叫同事不要再哭,快快走……真的,我只能說,衷心感謝每一位支持的市民,你們的支持,是我們留下的最大動力。
立法會要引用特權法,必須通過分組點票。功能組別議員大多由荒謬的小圈子選舉產生,政治上偏向建制,既無選民壓力,亦不受民意制約。要他們支持議案,也許真的要良心發現。面對殘酷的政治現實,我有一種切身的無力感。再多留守一個月,再多十幾萬簽名,再多的憤怒與控訴,好像都不能改變什麼。
後來我們選擇主動出擊,追截經過政總的建制派議員,追問他們是否支持引用特權法。得到的答案有兩類,一類是不置可否,大遊花園;另一類是根本不屑一顧,愈叫愈走。我們把各種嘴臉一一拍下,在網上公布,也有幸引起了一點迴響。我很記得一位先生特意到來,默默放下一盒糕餅,轉身離去。臨走前丟下一句:「你們做的好,千萬不要放棄,你們放棄,香港人就完了!」
11月2日,颱風逼近,政總颳起猛風。大家很狼狽,在猛風下用支架和重物固定着帳篷和標語,避免它們塌下來。一位中學老師冒強風來到政總,只為寫下一個簽名。他臨走前,對我說:「你們要堅持,我的學生看了報道,都很支持你們,加油!」那一刻,我才清楚知道,我們的堅持,我們的努力,在不知不覺中,已經在影響着一些人,已經在發酵,已經在為改變播下種子。
11月3日,香港電視網絡職工會宣布重返政總,廣場人聲鼎沸,不再冷清。
作者是香港電視前員工,離職前於資訊及紀錄片部任編劇,現留守於政府總部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9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以500字為限。電郵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