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中央積極推動上海自貿區的建設,帶給當地巨大商機,這吸引內地其他省市努力申請成為第二批自貿區試點。有份參與廣東自貿區方案研究的暨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封小雲昨天表示,廣東省有意向國務院申報的「粵港澳自貿區」目前仍在調研當中,仍未獲中央「點頭」;廣東省方面曾就自貿區方案要求與港府商談,但未獲港府答允。
封小雲昨天在「上海及廣東自貿區的機遇和挑戰」研討會上透露,廣東省原本想搭乘中央為上海自貿區揭牌的順風車,早前積極起草相關方案,但未果;如今,上海自貿區已作為中國的自貿區備受中央支持,廣東省深知需提出一個與上海定位有別的自貿區方案,方有可能獲批。據稱,目前的構想是,廣東省建立一個雙邊與多邊自貿區,對全球開放的同時,強調與港澳的合作,重點領域放在服務貿易。
德銀:如何訂政策 決定港人幣前景
不過,封小雲指出,若以「粵港澳自貿區」的名義向中央申請,需要得到港、澳兩地政府認同,香港亦要成為規則制定者之一,否則應另起名稱,然而,廣東省政府方面雖然已就方案徵求港府的意見,但未獲任何回應。就本報了解,廣東省有意向國務院申報的「粵港澳自貿區」是結合了前海、橫琴、南山和白雲空港4個區域。
此外,專門研究人民幣國際化的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在同一場合表示,上海自貿區的發展目標之一是建成在岸的人民幣離岸市場,而這個市場對本港的影響正面或負面,取決於政策如何制定,尤其在人民幣流動性方面,若設計得當,例如通過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存貸比、營業稅等方式讓自貿區實現較內地為高的存款息率和較低的貸款息率,則可從境內吸資,與香港實現共贏,但若政策設計不妥,則會造成本港出現人民幣流動性萎縮。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