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異鄉人周記﹕柏林光影節 —— 從「咁樣咋」到驚艷長青網文章

2013年11月0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1月05日 21:35
2013年11月05日 21: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還記得數年前剛來柏林時,在報章上看到關於柏林光影節(Festival of Lights)的介紹,很是興奮期待。柏林大部分的店舖和購物商場在晚上八時關門,店前只有微弱的小燈泡或是短短的光管照着店舖招牌。此時走在街上,沒有耀眼的廣告燈箱、沒有七彩的霓虹光管、沒有如潮的人群,對我這個在香港成長的都市人來說,柏林夜是異常的靜,是出奇的黑。


燈飾連觀塘大街都不如

既然是盛大的全市光影節,我想它會有多麼熱鬧耀眼,於是駕車來個環市遊,看看各個著名景點、大街和廣場的燈飾裝置。遊了不足一個小時,徹底地失望。心想,「就係咁樣咋?」。所謂的燈光,不要說油尖旺或銅鑼灣,就連和我觀塘老家樓下大街的燈光相比,柏林的光影節實在顯得有點黯然失色。回家罷了。


時間下來,我已習慣柏林的靜和黑。在香港,超大的廣告燈箱和商店射燈令晚上比白晝更光。不夜天之下,香港人仍在忙這忙那。每屆黃昏時分,柏林的店舖已陸續關燈,人們回家吃飯,白天就應該是白天,黑夜便應當是黑夜。無雲的夜裏,月光照入屋內,柔和得叫人陶醉,站在窗旁倚看漫天星宿,四周的屋戶都是漆黑一片,只有寥寥可數的暗黃街燈。平和着,樂極了。我想,在香港或許要到郊野公園、沙灘或小島上,才能看見繁星夜空。在市中心也可以享受黑夜,柏林人也真幸福。


與平常的靜和黑比較,每年十月為期兩周的光影節便顯得別有心思。相隔八年了吧,我抱着另一種心情第二次去看看。這次我踏着單車,游走慢看。在主要的景點如勃蘭登堡門(Brandenburger Tor)、柏林主教座堂(Berliner Dom)和波茨坦廣場(Potsdamer Platz),人頭湧湧,大家齊齊高舉手機拍照,處處都是大機和腳架陣。一幅幅藝術畫和圖像打在偌大的建築外牆上,有點奇幻有點浮誇,無疑是吸睛的。


歷史建築變七彩光板

匆匆拍了數張照片後,我卻往較少人群的景點去,就是去看看當年我嫌棄「就係咁樣咋」的地方,其中一處是德國主教座堂(Deutscher Dom)。它位於被譽為柏林最美的御林廣場(Gendarmenmarkt)南側,在1708年建造、典型的雕像加圓柱門廊加穹形塔樓,以石灰岩和砂岩建成,在歐洲也常見吧。上次看時,是簡單不過的數盞綠、黃、藍色射燈照在外牆上,沒什麼特別;今趟亦是同樣同色的射燈。相比其他熱門景點的燈飾裝置,主教堂顯得很沉穩和樸實無華,與廣闊典雅的御林廣場融合得恰到好處。我就是呆呆地站在那裏細看深沉的綠燈下,聖人雕像在光與暗之間的線條輪廓,想着它曾經歷了長達200年斷斷續續的建築,後來在二次世界大戰時被徹底燒毁,跟着耗了11年修復原貌。在初秋星空下,簡單的暗光輕托主教堂,比什麼浮誇紛雜的燈光藝術裝置還要好看。


兩個星期的光影節過後,柏林又回復平常的靜和黑,又可抬頭看星。


(今年的光影節已是第九屆,每年都是在10月上旬舉行。大家如有興趣來看看的話,不妨明年留意光影節的詳情公布festival-of-lights.de/en)


文、圖:阮志盈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