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本屆三中全會改革決議中,涉及內地經濟根源性問題的土地制度改革,受到廣泛期待。據本報了解,中央已意識到,亟待解決的農村土地確權、農村集體用地入市問題,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然而,改革存在諸多阻力,包括農民利益、地方政府不滿等等,尤其是在最高決策層中,有人警告,土地制度牽一髮而動全身,有可能帶來社會不安定,對改革造成制約。
老幹部憂慮制約高層
內地現行的土地制度為1982年憲法所框定,其中規定農村土地是農民集體所有,城市土地則屬於國有,農用地不能自然變成城鎮建設用地。土地確權講的是對農民土地所有權、土地使用權和他項權利的確認、確定;在此基礎上,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直接進入市場交易,轉變為城鎮建築用地。經濟學家普遍認為,農村建設用地佔比大,卻無法直接入市,將制約下一輪的經濟增長,需要根本性改革。
據消息人士指出,不少老一輩的領導幹部擔心,土地制度為國家核心制度,動土地無異於牽一髮而動全身,農民佔中國七成人口,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的流轉會造成農民大量失地,形成社會重大不穩定因素,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最高決策層的改革力度;此外,地方政府幾乎壟斷土地,一旦集體用地入市流轉,將打破壟斷局面,「直接搶了地方的生意」,因此各地方的反對聲音也強烈。
專家指改革將推全國
目前,有關土地制度改革是否會被寫進三中全會的決議,在北京業界及學界仍爭論頗多。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對本報表示,事實上,農村土地確權已基本形成共識,即每個農戶都要給予其土地使用權,相信政策會逐漸推廣到全國,這將為農村土地流轉創造一個法律基礎,在此基礎之上,再有農村土地入市、自由交易,但截至目前,各方仍未就此達成共識。
然而,改革存在諸多阻力,包括農民利益、地方政府不滿等等,尤其是在最高決策層中,有人警告,土地制度牽一髮而動全身,有可能帶來社會不安定,對改革造成制約。
老幹部憂慮制約高層
內地現行的土地制度為1982年憲法所框定,其中規定農村土地是農民集體所有,城市土地則屬於國有,農用地不能自然變成城鎮建設用地。土地確權講的是對農民土地所有權、土地使用權和他項權利的確認、確定;在此基礎上,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直接進入市場交易,轉變為城鎮建築用地。經濟學家普遍認為,農村建設用地佔比大,卻無法直接入市,將制約下一輪的經濟增長,需要根本性改革。
據消息人士指出,不少老一輩的領導幹部擔心,土地制度為國家核心制度,動土地無異於牽一髮而動全身,農民佔中國七成人口,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的流轉會造成農民大量失地,形成社會重大不穩定因素,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最高決策層的改革力度;此外,地方政府幾乎壟斷土地,一旦集體用地入市流轉,將打破壟斷局面,「直接搶了地方的生意」,因此各地方的反對聲音也強烈。
專家指改革將推全國
目前,有關土地制度改革是否會被寫進三中全會的決議,在北京業界及學界仍爭論頗多。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對本報表示,事實上,農村土地確權已基本形成共識,即每個農戶都要給予其土地使用權,相信政策會逐漸推廣到全國,這將為農村土地流轉創造一個法律基礎,在此基礎之上,再有農村土地入市、自由交易,但截至目前,各方仍未就此達成共識。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