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父女同郵﹕是時候闖闖外國了長青網文章

2013年11月0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1月06日 06:35
2013年11月06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怡﹕

老爸有不少好同學,中學畢業後到英國、美國和加拿大繼續學業。也有為數甚多的大學同學,畢業後到英美深造,有些留在彼邦繼續科學研究,也有回流香港,入了大學教書。同學都有相當高的成就,在各自的崗位上發揮着卓越的貢獻。


保守不願離開舒適地

他們離開香港後,老爸與這些同學好一段時間都保持聯絡。那時沒有電郵,沒有面書,當然也沒有智能手機和WhatsApp,靠的是書信往來,一個一個字寫在信紙上。我們都是窮學生,只在郵政局買最便宜的郵柬,信紙本身就是一個打開的信封,寫完信,按指示摺好,封好邊,就可以寄出。聯絡了幾年,音信斷了,他們的回信,我到今天仍留着。


我從同學的信中,了解他們的留學生活,說來奇怪,老爸從來沒打算要出國讀書,不但沒有渴望,甚至連想都沒想過。回想起來,可能家庭無法負擔,更大的可能,是我的性格比較保守,缺乏冒險精神,沒有闖蕩天下的勇氣,既然已經順利進入大學,讀到畢業,又不愁找不到工作。做編輯記者入息微薄,但這是我喜愛的職業,在不同機構轉來轉去,但不願離開舒適區,沒有走出傳媒,一做便三十年。


有想過留學一年嗎?

怡,你跟我們一樣,沒有多大周折,很順利進入了本地大學。我們都很安慰,一來學費負擔不重,二來你也讀得很開心很滿足,如果沒有多大變化,你會一直讀到畢業。畢業後會否出國深造,那是後話了。


這個暑假我們去了一趟英國和北歐長途旅行,三個星期,匆匆走了五個國家,走馬看花,無法對他們的風俗人情歷史制度有更深入的了解,但確是開了眼界長了見識。我對國際新聞有濃厚興趣,但只限於資料上,了解得很片面很皮毛。旅行期間,老爸有這樣的想法,如果我們可以比較長時間留在那裏讀書工作生活,短則六個月,長則一年,對這些國家有更深入的了解,肯定別有一番體會。


老爸和媽咪都要「搵食」,相信這個願望,要到真正退休才可實現。但你的四年大學如何度過,還可以有不同的選擇,例如當個交換生,嘗試在外國大學過一年半載沒有很大壓力的留學生活,交一些外國朋友,學學外語,深入認識人家的歷史文化制度和生活方式,聽起來也很不錯吧!


怡,你對交換生的想法似乎也很感興趣,但你這個很「黐家」的大女孩,不願離家太久,不想走出舒適區。但你必須知道,留學生活如果太短,跟旅行差不多,不會有太深入的體會,也浪費了一番心力和時間,我認為最理想的是一整年。老爸也捨不得,想你,肯定比你想家更甚,但現代通信和交通這麼發達,你不嫌煩,我們天天視像見面也可以。


大個女,係時候振翅高飛了。


老爸

……………………………………………………………………………………

Dad:

交換生,聽起來非常刺激、好玩。到外國待上一個學期、甚至一年,不再以遊客的身分看世界,讓自己變成文化一部分,天天跟當地人生活、吃當地的食物,說當地的語言,念一些香港沒有的課,隨便到周圍的國家旅遊,這些機會不是常有的。


大個女,誰不想證明自己能振翅高飛呢?雖然心裏充滿期待,但誰想離開舒適區呢?對一個住在宿舍、上學帶着一點不捨、一到星期五便雀躍萬分的人來說,實在不容易。我愛我的牀,我愛星期日自己煮飯,我愛一家人周末看很舊很舊的電影。


有時候,我覺得選擇很煩﹕我要去哪個地方呢?要去多久?要念什麼?好像做錯了某個選擇,便會後悔好一陣子。至今我的生活的確頗順利,但愈順利,便愈不想面對挫折和困難,又愈怕遇見它。


我知道的,人總不能只做喜歡、自己覺得舒服的事。讓我好好想一想吧!


Yee

作者簡介﹕資深傳媒人、關注時事,更關注兩個寶貝女兒

吳志森 samngx123@gmail.com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