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勞動力不足的問題亟待解決,陳章明形容,香港現正處於「十字路口」,人口問題將出現急劇逆轉。他指出,當社會的「人口紅利」消失,經濟體系不變的情况下,消費力將會減退,甚至導致通縮,這自然不利經濟,更遑論樓市。他建議香港參考澳洲的做法,為市民提供退休保障之餘,亦提供不同誘因鼓勵人民靠自己努力儲錢,做到多管齊下。
應鼓勵市民努力儲錢
陳章明舉例,不同國家對勞動力人口都有不同解讀和規定,例如歐洲政府的勞動人口分佈在16至64歲,65歲就必須要退休,並提供非常豐裕的退休保障,但在過去的60、70年卻一直在消耗人口紅利,「勞動力不足以支持高福利政策,現時歐洲國家都逐一倒下來破產。」
相反在美國,老化問題同樣由50年代開始出現,但由於美國對輸入外勞等比較開放,適應性相對高於歐洲。澳洲同樣反對歐洲做法,更重要的是政府將個人的責任放得很重,「當地從小就灌輸國民要靠自己打拼的信息,政府只是輔助角色。加上公積金計劃、為儲蓄保險提供免稅優惠,中等收入的澳洲人生活算是不錯。」陳章明指出,香港要謹慎審視現有的人口政策,「例如我們面對的是和歐洲同樣的問題,選擇同樣的做法將會有同樣的結果。」
應鼓勵市民努力儲錢
陳章明舉例,不同國家對勞動力人口都有不同解讀和規定,例如歐洲政府的勞動人口分佈在16至64歲,65歲就必須要退休,並提供非常豐裕的退休保障,但在過去的60、70年卻一直在消耗人口紅利,「勞動力不足以支持高福利政策,現時歐洲國家都逐一倒下來破產。」
相反在美國,老化問題同樣由50年代開始出現,但由於美國對輸入外勞等比較開放,適應性相對高於歐洲。澳洲同樣反對歐洲做法,更重要的是政府將個人的責任放得很重,「當地從小就灌輸國民要靠自己打拼的信息,政府只是輔助角色。加上公積金計劃、為儲蓄保險提供免稅優惠,中等收入的澳洲人生活算是不錯。」陳章明指出,香港要謹慎審視現有的人口政策,「例如我們面對的是和歐洲同樣的問題,選擇同樣的做法將會有同樣的結果。」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