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北京聞風﹕嚴打新聞敲詐還有大案長青網文章

2013年11月0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1月08日 06:35
2013年11月08日 06:35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廣州《新快報》記者陳永洲涉嫌損害商業信譽罪被逮捕一事,在外界引發一些不同的解讀乃至誤讀。其實,這只是內地主管部門規範職業道德、治理虛假新聞、有償新聞、新聞敲詐行動的一部分,或者說是其中一個結果。


據消息人士透露,另一宗涉嫌新聞敲詐的案件正在調查當中,涉案金額可能超過百萬元人民幣。


「新聞尋租」有惡化之勢

在內地,新聞記者雖有「無冕之王」之稱,但在整個社會面臨道德淪喪危機的背景下,「無冕之王」亦不能獨善其身。在貪腐官員權力尋租的同時,一些新聞記者也在利用手中特權和資源進行「新聞尋租」,新聞敲詐就是其中最為惡劣的手段。一些記者會以對方某些問題相要挾,要求對方付出數量可觀的「封口費」;或是收取好處,利用手中的新聞平台攻擊、抹黑付錢者的競爭對手。有基層官員透露,有的縣級政府在每年並不富裕的收入中,總要要拿出相當比例用於「封口費」。


雖說蒼蠅不叮無縫的蛋,被敲詐者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問題,但新聞作為社會公器,本來應是懲惡揚善,驅邪扶正,絕不應成為記者尋租的工具。內地近年來有償新聞、新聞敲詐大有愈演愈烈之勢,其形式正由個體向集體、由分散向集中發展。


考試不及格將不獲記者證

因此,在習近平於中共黨內嚴厲整頓「四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重拳反腐的同時,內地有關部門也展開了對虛假新聞、有償新聞、新聞敲詐等問題的嚴厲整頓。據接近新聞出版主管部門的人士透露,在對全體記者進行新聞觀和職業道德教育後,接下來將對高級職稱以下的所有記者進行專業資格考試,不及格者將不獲發記者證。此外,將透過媒體自律、社會監督、行政處罰和法律制裁等多種措施,四管齊下綜合治理;日前,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已要求各地新聞出版廣電部門加大對虛假新聞、有償新聞、新聞敲詐等問題的整治力度,並再次向社會公布了舉報電話。


有內地資深媒體人指出,任何社會、任何國家,對其公民都有道德要求,對新聞從業人員都有職業規範和道德法律約束。因此,對於內地對新聞業的治理應理性客觀看待,無需過度解讀,更不應誤讀,何况內地有償新聞和新聞敲詐的嚴重程度可能超過外界了解的程度。


文﹕鍾鳴九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