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學者:農民工勢成城市「新巨人」長青網文章

2013年11月0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1月09日 21:35
2013年11月09日 21:35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美國華盛頓大學地理系教授陳金永(Kam Wing Chan)昨日在香港中文大學演講時指出,中國的戶籍制度嚴重阻礙都市化進程及市場經濟發展;他並描繪出15年戶籍改革路線圖,建議當局逐步改革,令城市流動人口「市民化」,讓其貢獻的同時可享城市發展紅利。


2030年「次等公民」料達3億

在陳金永看來,所謂中國特色城鎮化就是不完整的城鎮化。雖然中國城鎮人口已達7億,但其中三分一卻未獲得城市戶口。如此至2030年城鎮10億人口中,「二等、三等公民」將逾3億,社會問題將突顯。戶籍改革勢在必行,他建議從2015年起用15年時間解決:所有大中小城鎮先向外地大學畢業生開放戶籍,再向技術勞工開放,此後10年逐步向其他農民工開放,最終令他們「市民化」並可舉家永久遷入。按此方式,平均每年要解決約2000萬人戶籍問題。


因與資源、利益密不可分,戶籍改革成為改革的「硬骨頭」,中央雖屢推,但因戶籍權力掌控在地方政府手中,地方政府擔憂會分掉福利及利益故多方牴觸,僅將農民轉移到城市的措施局限於本地城鄉,排除外省務工者。這不僅需中央全力介入、整體統籌,更要地方政府明白改革可帶來經濟利益。


年輕農民工可抗城市老化

國內外研究顯示,外來勞工城鎮化的終身社會服務成本在小城市約2萬元、大城市10萬元。按每年解決2000萬戶籍,花銷將達2萬億。但假設務工者再活40年,均攤下來每年每人僅需2500元。而外來勞工多為年輕人,定居城市初期福利支出非常低,會成為城市福利凈貢獻者,或可彌補城市老齡化的社保資金缺口。而他們所創造的價值也勢必大過福利開支及工資的總和,成為支撐經濟發展的「新巨人」。


明報記者 果蕾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