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政府一方面推動「起動東九龍」,另邊廂卻沒有做好規劃,交通配套如中九龍幹線、將軍澳藍田隧道,以至觀塘市中心重建工程均需待7年後才陸續完工,屆時才有望解決塞車問題。中文大學環境政策與資源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伍世良表示,觀塘最初的設計,只是一個容納5萬人的衛星城市,但現時觀塘人口已突破60萬人,道路網不勝負荷,擔心觀塘安達臣道一帶公屋2015年起陸續落成,屆時將有7萬多人入住,將成為觀塘交通的嚴峻挑戰。
學者:最初規劃住5萬人 現60萬
面對東九龍塞車,政府多年前已提出多項改善工程,希望將汽車分流,惟工程延期,令市民未來至少7年仍需受塞車之苦。以連接油麻地與九龍灣的中九龍幹線為例,政府於1998年提出工程,當時預計2011年底啟用,現時工程延至最快也要2020年才竣工。另外,疏導將軍澳車流的將軍澳藍田隧道,原定2016年完工,現延至2020年始建成。
伍世良解釋,觀塘原本設計是一個供5萬人居住及工作的衛星城市,住宅分佈區內山坡,居民若要來往各區,需先乘車往「市中心」裕民坊,再轉車經觀塘道往市區。後來政府先後發展藍田、油塘等區,觀塘人口增加至逾60萬,人口密度全港最高,加上將軍澳居民需經觀塘道進出市區,令觀塘交通網絡不勝負荷。
適值政府加建公屋,區內的前安達臣道石礦場將改建為可容納2.5萬人的社區,連同毗鄰可容納4.8萬人的安達臣道公屋發展計劃,當地將有7.3萬人入住。伍世良預料,新發展區將加重觀塘交通負擔,認為政府應考慮透過興建升降機、電動扶手電梯等,鼓勵居民步行出入,減少汽車流量。
倡雙向行車改單向改善
伍世良稱,長遠而言,需待2020年裕民坊重建後,大規模整頓區內交通,塞車情况才有望逐步解決。另外,未來商貿區內工廈將逐步重建商廈,區內停車場泊位、上落客貨位增加,有助減少違例泊車情况,逐步改善區內交通。他建議政府,短期內可考慮透過將區內雙向行車道路改為單向行車,路口增設交通燈、重整觀塘道巴士站等措施改善塞車情况。
學者:最初規劃住5萬人 現60萬
面對東九龍塞車,政府多年前已提出多項改善工程,希望將汽車分流,惟工程延期,令市民未來至少7年仍需受塞車之苦。以連接油麻地與九龍灣的中九龍幹線為例,政府於1998年提出工程,當時預計2011年底啟用,現時工程延至最快也要2020年才竣工。另外,疏導將軍澳車流的將軍澳藍田隧道,原定2016年完工,現延至2020年始建成。
伍世良解釋,觀塘原本設計是一個供5萬人居住及工作的衛星城市,住宅分佈區內山坡,居民若要來往各區,需先乘車往「市中心」裕民坊,再轉車經觀塘道往市區。後來政府先後發展藍田、油塘等區,觀塘人口增加至逾60萬,人口密度全港最高,加上將軍澳居民需經觀塘道進出市區,令觀塘交通網絡不勝負荷。
適值政府加建公屋,區內的前安達臣道石礦場將改建為可容納2.5萬人的社區,連同毗鄰可容納4.8萬人的安達臣道公屋發展計劃,當地將有7.3萬人入住。伍世良預料,新發展區將加重觀塘交通負擔,認為政府應考慮透過興建升降機、電動扶手電梯等,鼓勵居民步行出入,減少汽車流量。
倡雙向行車改單向改善
伍世良稱,長遠而言,需待2020年裕民坊重建後,大規模整頓區內交通,塞車情况才有望逐步解決。另外,未來商貿區內工廈將逐步重建商廈,區內停車場泊位、上落客貨位增加,有助減少違例泊車情况,逐步改善區內交通。他建議政府,短期內可考慮透過將區內雙向行車道路改為單向行車,路口增設交通燈、重整觀塘道巴士站等措施改善塞車情况。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