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光棍節最初是由內地年輕人之間慶祝的非傳統節日,但近年在網絡廣泛傳播和商家渲染下,逐漸變成了一個購物時節,創造出獨特的「單身經濟」效應。
究竟光棍節怎樣出現已難考究,廣泛認可起源是1993年南京大學4名單身大學生想到以11月11日作為光棍節去組織活動,其後逐漸發展成為一種校園趣味文化。隨着當年的大學生投身社會,再加上網絡論壇等媒體渲染,令光棍節從一小撮人的活動變成民間認可節日。
早期的光棍節比較簡單,多數是單身一族分享「過節」心得,同時還有「應節食品」四條油條加一個包子,取其「11.11」之形。其後逐漸得到普遍年輕人認同,開始有自發組織慶祝單身,亦有舉辦交友活動,更有人選擇以出遊避開這「敏感日子」,從而帶動了餐飲、娛樂、禮品、鮮花及旅遊等消費需求,再加上一些刻意選擇這日子結婚作為紀念的情侶,令婚嫁消費也活躍起來。
光棍節真正成為一個購物節日,要歸功於網上購物平台。在「有節過節、無節造節」的宣傳模式下,過去幾年淘寶刻意在光棍節大打促銷宣傳爭取單身客目光,並十分成功,釋放出「單身經濟」的強大消費力,令原來是傳統消費淡季的11月,變成一個新興的商機。
學者:釋放單身大學生購買力
內地學者分析,光棍節之所以成功打造成消費時節,一方面年輕單身大學生經濟能力富裕,光棍節成為釋放他們消費潛力的好時機;同時,單身者較多上網,他們接觸網上購物平台信息會比百貨公司更容易,這亦是光棍節的網上消費比實體消費更強勁的原因。
究竟光棍節怎樣出現已難考究,廣泛認可起源是1993年南京大學4名單身大學生想到以11月11日作為光棍節去組織活動,其後逐漸發展成為一種校園趣味文化。隨着當年的大學生投身社會,再加上網絡論壇等媒體渲染,令光棍節從一小撮人的活動變成民間認可節日。
早期的光棍節比較簡單,多數是單身一族分享「過節」心得,同時還有「應節食品」四條油條加一個包子,取其「11.11」之形。其後逐漸得到普遍年輕人認同,開始有自發組織慶祝單身,亦有舉辦交友活動,更有人選擇以出遊避開這「敏感日子」,從而帶動了餐飲、娛樂、禮品、鮮花及旅遊等消費需求,再加上一些刻意選擇這日子結婚作為紀念的情侶,令婚嫁消費也活躍起來。
光棍節真正成為一個購物節日,要歸功於網上購物平台。在「有節過節、無節造節」的宣傳模式下,過去幾年淘寶刻意在光棍節大打促銷宣傳爭取單身客目光,並十分成功,釋放出「單身經濟」的強大消費力,令原來是傳統消費淡季的11月,變成一個新興的商機。
學者:釋放單身大學生購買力
內地學者分析,光棍節之所以成功打造成消費時節,一方面年輕單身大學生經濟能力富裕,光棍節成為釋放他們消費潛力的好時機;同時,單身者較多上網,他們接觸網上購物平台信息會比百貨公司更容易,這亦是光棍節的網上消費比實體消費更強勁的原因。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