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陳仲明﹕下一步,如何走?長青網文章

2013年11月1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1月12日 06:35
2013年11月12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11月7日下午,立法會否決引用權力及特權法要求政府公開免費電視發牌的相關文件。那時我正和一眾同袍、市民在政府總部觀看立法會直播。宣布表決結果的一刻,有人高呼抗議,有人黯然神傷,也有人暗暗掉淚。19天的努力與堅持,被迫屈服於一群理屈詞窮的權貴,以及一個不公不義的制度。同日,我們決定結束留守,撤出政府總部。


19天以來,不斷有人問:你們的目標是什麼?其實從第一天留守開始,我們的目標已很清晰:政府拒絕發牌予香港電視,過程黑箱作業,所作解釋牽強,未能令市民信服。而因事件涉及重大公眾利益,政府必須進一步清晰交代。近日通訊局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對於發牌準則與理據,與政府的說法南轅北轍,更表明政府的理屈。事已至此,政府已責無旁貸,必須披露更多的資料,作更詳盡的解釋。而既然政府不肯主動說,那我們唯有寄望於特權法。


嘗試另類辦法 引起市民關注

但我們也很清楚,今天的特區政府已「今非昔比」,已經不再視民意如浮雲,而是直接把民意視為地底泥。傳統的抗爭方式我們都用了,大型遊行、集會、請願、靜坐、留守……但很明顯,並不奏效。因此我們嘗試用一些另類的辦法,引起市民的關注,對政府施加一點壓力。


我們收集市民簽名的卡片,把它釘在黑布上,造成一幅幅巨大的橫幅;我們攔截追問正前往立法會的議員,把過程拍下,讓市民一窺他們的窘態與嘴臉;我們在政總搞「萬聖節派對」,幫議員「驅鬼」,呼喚他們的良心,請他們用良心投票支持特權法。我們製作了一條名為《11月6日,拯救香港未來》的短片,預測11月6日特權法被否決後香港的未來:那是一個普選被否決、23條立法通過、中港邊境關卡正式拆除、2047年《基本法》廢除、93歲的梁振英7度連任特首的世界;我們到立法會,打算送蘇錦樑一本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著的《演員的自我修養》,希望他改善演技,下次哽咽時可演得更逼真……


有人說我們只差一步,最後功敗垂成,說實話,我不同意。如果這裏所說的成功,是要通過特權法逼令政府交出文件,那很坦白講,在這個功能組別佔半數、不公不義的立法會中,通過的機會相當渺茫,所以根本不存在只差一步就成功的問題。這是一個一開始已注定失敗的劇本,一場看不到終點的長征。過程中,我們只有一個卑微的寄望:香港人的眼睛是雪亮的,一個逆民意而行的政府,一個不代表民意的立法會,終歸會受到唾棄。這才是我們所期望的「成功」。也許前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也許阻力會比我們想像的要大一百倍、一千倍,但只要不放棄,堅持下去,改變終會到來。


不論結果如何 問心無愧

連日來,不同的市民與團體代表陸續來到政總,為我們打氣。聽得最多的,就是一句:「你們一定要堅持下去!」有人希望我們借助此刻強烈的民意,繼續留守,作持久戰,政府最終會屈服。老實講,面對今時今日的特區政府,如此做法是否可以一蹴而就,我很懷疑。但市民的心意,我當然很明白。但我們只是10個普通市民,嚴格來說是10個失業的普通市民,我們不可能無限期留守在政總。我們已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堅持下去,不論結果如何,問心無愧。我們的力量是微薄的,公民廣場上的堅持,也許我們已無能為力。


但這並不代表抗爭的結束。往後的堅持,必然有賴廣大市民一同延續。我們相信這段時間的努力,哪怕只影響到100個、50個或10個市民,他們也必定能將這股精神延續下去,傳播出去,在全港的各個領域遍地開花。


正如我們撤離政總時的聲明所言:「今天不是一個終結,而是一個新的開始。香港人已經醒覺,意識到絕不能坐以待斃。我們對行政和立法機關已經失去信心,香港人應思考,到底一個怎樣的制度才能真正反映民意,香港人又應該怎樣去爭取。今日之後,我們將會透過不同的渠道、用不同的方式繼續走我們爭取公義的路。我們深信,從今以後,必定會有更多市民站出來,爭取社會公義!」


宋朝詩人楊萬里有一首詩,叫《桂源鋪》:「萬山不許一溪奔,攔得溪聲日夜喧。到得前頭山腳盡,堂堂溪水出前村。」民意就如溪水,不論萬山阻隔,障礙重重,但最終必定能突破重圍,浩浩蕩蕩,自由地奔向前方。


作者是香港電視前員工,離職前於資訊及紀錄片部任編劇,曾於政府總部留守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9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以500字為限。電郵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