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張鳴﹕拿諾獎非攻山頭長青網文章

2013年11月1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1月12日 06:35
2013年11月12日 06:35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近來,有關部門推動出一個萬人計劃,重點選拔獎勵1萬個科技人才,據說,其中優中選優,挑選100人突擊諾貝爾獎。仔細一想,似乎這樣的科研人才工程,此前也有,比如百、千、萬工程,又如千人人才引進工程等。同樣是大手筆、大氣魄、耗費重金,可惜至今諾獎連影子也沒有。


科研終靠國內教育支撐

舉國體制有優勢,用來重點攻克體育項目,成就斐然。用在國防科研上也有效,「兩彈一星」就是這樣弄出來。但一國的基礎科學,用這樣的方式突擊,迄今還沒看出太多的成效。說白了,科研這玩意,是跟一國教育和科研體系相配套的。當年集中攻克「兩彈一星」,依靠的人才基本上是民國時期留學西方的人。如果沒有這些人,即使國家投入再多,力量再集中,估計也拿不下來。朝鮮就是例子,他們也是傾舉國之力,到目前為止,在原子彈和火箭技術上,還是過不了關。


拿諾獎不是攻山頭。攻山頭,再堅固的堡壘,敵人再強的火力,組織敢死隊,玩命地攻打,成功的機會還是挺大的。但是,拿諾獎,本質上要看一個國家的科研整體實力。迄今為止,自然科學方面,得諾獎最多的國家,無一例外是世界上教育科研實力最強的國家。第三世界國家拿諾獎,一般來說,只能在文學獎上打主意。


欲奪獎 先改革科教體制

中國是個發展勢頭很猛的大國,GDP現在已經是世界老二,但是,我們的科研實力,卻不容樂觀。我們可以製造出世界上幾乎所有的產品,但核心技術卻基本上是人家的。一國的科研實力,跟它的教育息息相關。中國的教育,基本上還是標準答案式的,優秀的中國中學生,做難題沒有問題,拿中學的奧林匹克獎沒有問題,但博士畢業後進入科研領域,拿諾獎就基本上沒戲了。


提高一個國家的科技競爭力,絕非一個短平快的項目所能勝任的,甚至也不是靠重金引進外部人才所能承擔的。如果有關部門,真的想拿諾獎的話,首先要做的,是改革中國的教育和科研體制,不能總是行政導向,官大學問大。否則,學閥導向的教育科研體制,能選拔什麼樣的人進入萬人項目中,我真的不抱多大的希望。


(節選自「影響力中國網」,本報有刪改)

張鳴

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教授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