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人口政策諮詢文件宣稱香港「勞工短缺」,建議輸入外勞。政府高官及商界齊聲呼籲勞工界要放下「反對輸入外勞」的即時反應,面對現實,認清香港「勞工短缺」的嚴重性。適逢財政司長成立的「零售業人力發展專責小組」被委以重任,需於本年12月提出解決零售業「勞工短缺」的建議。因此,工聯會職訓就業委員會及香港百貨商業僱員總會決定借此機會,不提「反對輸入外勞」,與大家一起面對現實,認清探索零售業「勞工短缺」的真象。
零售業缺乏新人入行?
零售業難以聘請新人已是近年商界的口頭襌。然而,根據政府統計處資料顯示(表一),在2002至2012年間,香港的勞動人口共有9%的升幅,同期間零售業的就業人口卻大幅攀升23%,由21萬人上升至26萬人。由此可見,零售業缺乏新人入行而導致「勞工短缺」之說根本不能成立。
供不應求為何人工偏低?
或說儘管零售業人數急升是事實,但由於供應追不上需求,所以零售業「勞工短缺」之說仍然成立。可是根據簡單的供求定律,當市場缺乏一種商品時,其價格必然上升,因此人手不足工資勢必上升。然而零售業在香港一直屬於低薪行業。2012年零售業工資中位數僅超過1萬元(10,300元),與香港整體工資中位數12,800元相差20%(2500元)。試問零售業若然真是「勞工短缺」,為何工資總是長期偏低?
輸入外勞後香港青年往何處就業?
退一步來說,假設零售業真是「勞工短缺」需要輸入外勞,那麼香港的年輕人還可以在哪裏就業?青年失業問題向來是社會大眾所關注的,近年商界一直高呼「勞工短缺」的3個行業:零售、建造與飲食業,零售業一直是青年人相對願意加入的行業。2012年零售業一共吸納了接近10萬名15至29歲的年輕人,建造與飲食業則只能吸納約3.8萬及5萬人(表二)。一旦零售業也輸入外勞,香港還有哪些行業可以吸納香港的青年勞動力呢?
由此可見,零售業所謂的「勞工短缺」,只是由於零售業工資長期偏低,加上工時長、假期少及無前景等業界陋習,導致零售業人才流失問題嚴重,而非真正的勞工短缺。事實上,勞工處早於10年前已經關注到零售業人才流失的問題,並破天荒在勞資雙方的共識下推出「零售業良好人事管理挽留人才的策略」。文件提及,「如何挽留優秀僱員」正正是零售機構近年重要的議題,只要僱主能夠重視改善零售業僱員的薪酬福利、改善工作環境、推出家庭友善措施及重視僱員的發展機會,零售業自然能夠成功挽留人手,減少人才流失。可惜的是,基於部分零售業僱主的短視心態,拒絕對零售業作出長遠承擔,才會導致今天零售業人才流失的問題日趨嚴重罷了。
(資料來源:政府統計處《香港統計月刊》及《綜合住戶統計調查按季統計報告》、2013年10月9日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郭偉強的立法會質詢第10題。)
作者唐賡堯是工聯會職訓就業委員會主任,鄧祥勝是香港百貨商業僱員總會理事長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