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以「改革」為重心的三中全會昨日閉幕,並沒有在經濟改革方案上提出具體執行細節,但卻明確表示市場化對於經濟改革的重要。公報指出,要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與十八大報告有關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兩者說法比較,可見習李經濟改革總體思路,是要加強以市場化為經濟主導地位,因市場發揮「基礎性」作用,並不代表其具有決定力量或重要力量,政府還是可以起「決定性」作用。
再者,公報亦提到,「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所以減少過往政府「有形之手」干預經濟活動,以市場化推動日後包括壟斷行業、資源價格、金融等開放步伐,將會是未來幾年經濟改革核心。
完善市場決定價格為主機制
因此,公報清晰指出,未來中國的市場體系是統一開放、競爭有序,讓企業自主經營、消費者自由選擇、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着力清除市場壁壘,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
中房集團前總裁孟曉蘇認為,內地樓市會是其中一個受惠市場化的領域,由過去政府通過政策調控手段干預,走向以供需關係調節的市場化機制。
重申公有制地位 國企定位未變
不過,三中全會再次輕輕帶過市場關注的國企改革。公報重申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對於國企定位未變。
北京理工大學經濟系教授胡星斗表示,從公報看來,新領導層對於國企改革仍是點到即止,只提出「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屬於機制層面而非體制層面的改革,流於表面。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則稱,國企改革的關鍵問題,不是允許私人持多少股份,而是改善國企治理,不過政府不太可能放棄國有經濟控制權。
再者,公報亦提到,「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所以減少過往政府「有形之手」干預經濟活動,以市場化推動日後包括壟斷行業、資源價格、金融等開放步伐,將會是未來幾年經濟改革核心。
完善市場決定價格為主機制
因此,公報清晰指出,未來中國的市場體系是統一開放、競爭有序,讓企業自主經營、消費者自由選擇、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着力清除市場壁壘,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
中房集團前總裁孟曉蘇認為,內地樓市會是其中一個受惠市場化的領域,由過去政府通過政策調控手段干預,走向以供需關係調節的市場化機制。
重申公有制地位 國企定位未變
不過,三中全會再次輕輕帶過市場關注的國企改革。公報重申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對於國企定位未變。
北京理工大學經濟系教授胡星斗表示,從公報看來,新領導層對於國企改革仍是點到即止,只提出「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屬於機制層面而非體制層面的改革,流於表面。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則稱,國企改革的關鍵問題,不是允許私人持多少股份,而是改善國企治理,不過政府不太可能放棄國有經濟控制權。
回應 (0)